不知从几何起,“情怀”开始出现在电影业,因为有了情怀,《老男孩》成功了;因为有了情怀,赵薇处女座电影《致青春》票房大卖了,尔后凡是贴上“情怀”标签的电影,无不是获得了“高票房”。
然后,“情怀”如“病毒”似得开始蔓延至其他行业,一个叫罗永浩的教书先生,跨界玩起了“手机+情怀”的互联网模式;一个叫张向东的互联网人士,做起了“自行车+情怀”的生意。
那么,在这个“人人都聊情怀”的世界,是不是任何一款产品只要和“情怀”挂上号,便预示着成功呢?在电影业上或许说得通,毕竟用视觉与听觉呈现出来的“电影”的先天优势,已经决定了它是表现“情怀”的最佳载体,然而“情怀”并不是万能的,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仍未看见罗永浩自导自演的“情怀手机”热卖,即便老罗已经赚足了眼球和人气,但就是差了一步:
其实老罗讲“情怀”已经足够成功了,但是利用情怀卖手机终究差了一步:
(一)、电影是“情怀”的载体,而手机与情怀联系不大
不可置否,情怀确实是一个很有感染力的东西,也是一个能打动用户痛点的一个话题。事实也证明,老罗用“情怀”迅速吸引了一批“粉丝”,甚至当人们提起“情怀”时,首先想到的便是老罗,然而老罗个人魅力的提升并没有带动锤子手机销量的提高。原因其实很简单,情怀归情怀,手机归手机,与“电影”不同,两者并没有联系得这么紧密,我们愿意掏钱看电影,是因为我们需要的“情怀”在电影里头;我们不买锤子的帐,是因为我们只要在台下听老罗将情怀、看热闹就满足了。
(二)、锤子没有历史和故事,不具备情怀的产品无法激起用户购买欲
如果诺基亚卖情怀,或许还能赚些用户,毕竟它也是昔日大佬;
如果摩托罗拉卖情怀,或许有回头客,毕竟“hello moto”是千万用户的共同回忆;
然而锤子卖情怀,一没历史,二没故事,敢问老罗:你讲的情怀,和手机何关,又怎么会激起我们的购买欲呢?
(三)、情怀成焦点,产品核心又是何?
正如上面所说,情怀可以迅速积累人气,但是消化这些用户,单单只靠继续讲情怀并不足以让用户买账,这就好比我们做推广、做文案,推广或文案只是一种吸引用户关注品牌的方式,而让用户愿意购买我们的产品或服务仍在于产品或者服务本身,我们承认,老罗讲故事,讲情怀具备天生骄傲,不管是街边买菜大叔还是天生骄傲的司机,都成了老罗讲“情怀”的案例,这些案例固然很有宣传力、另众网友一片感动,可谓“情怀之至”,然而老罗把所有心思都用在表现情怀了,所有的焦点也聚集在表现“情怀”的案例上,以至于我们忘记了老罗是在卖手机,忘记了老罗的手机有哪些闪光点,老罗讲情怀可谓是“赢得了掌声,失去了目标”。
(四)、情怀适可为止,是时候卖手机了
总觉得老罗宣传情怀有点过头了,有句话叫做“适可为止”,讲了太多的情怀,老罗已然卖的不是手机,;有句话叫做“借力打力”,老罗已经有了一批忠实“粉丝”,是时候想想法子,把他们转化为锤子手机用户了,老罗,天生骄傲的文案手,是时候宣传锤子手机了!
人人都聊互联网原创文章,转载申明链接: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