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当玩家越来越多 互联网电视行业的机遇与危机

 2016-11-09 12:08  来源: 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跨越裂谷”理论认为:在过去,科技产品因用户了解不足和易用性差等问题,从被偏爱科技的小众到大众消费者,这之间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但现在这道鸿沟似乎正被填平。

一个不错的例子是电视的演进之路。当1925年约翰贝德发明了人类第一台电视机,此后数十年,这个延伸人类双眼的不朽机器从黑白到彩电,从电子管和晶体管到集成电路一路演化。重要的是,各种技术转捩点从诞生到普及的速度越来越快——最近几年,电视迎来又一拐点,互联网电视这个全新物种迅速崛起,并以更快的速度“跨过鸿沟”,被人接受。

数据也证明这一点。互联网电视大概在2012年初露锋芒,短短数年,市场渗透率就已超过80%,今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电视品牌在电视市场的零售份额又较去年上升7.9个百分点。

一切指向一点:并没有经过太久的时间,人们便完成了对互联网电视的观念升级,电视应该成为互联网终端这件事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怀疑,电视在年轻人心中的短暂没落只因一点:它曾经不够好,它理应成为家庭娱乐中心,甚至在内容丰裕的时代重塑客厅文化。

这是市场的机遇。当然,当昔日客厅的静物与互联网相遇的一瞬,商家们的剑拔弩张就已开始。

竞争加剧

互联网新经济的竞争逻辑渗透到了电视行当。数据显示,互联网电视品牌总数已有近20家,和传统电视品牌基本持平。你可以想象其中的良莠不齐,而当市场被迅速拽至零和博弈的存量阶段,几近惨烈的竞争就在所难免。

如你所知,互联网电视竞赛的“主战场”之一,即是对内容资源的挖掘,它被分割成两种战术:一种是以创维和海信等老牌厂商所处的阵营,硬件是其优势,并不自己生产内容,最佳代表也许是创维旗下的互联网品牌酷开,他们试图从市场觅得丰富的内容供应商,与自身硬件优势嫁接,从而迅速集聚竞争力;另一种是以乐视为代表,从硬件到内容一切环节自包自揽,打造“完整的互联网大屏生态系统”。而相比于前者的轻盈与务实,后者的生态也许更为“惹眼”。

但事实上,互联网电视之所以产生内容上的军备竞赛,核心原因是一道想象中的内容“壁垒”。这个世界上一切广义范畴的“内容”都在以指数级速度增长,电视内容同样如此,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形成对用户注意力的垄断。拿乐视来说,对独家资源追求的同时,无法避免地加剧构筑“壁垒”的成本,更关键的是,在动态市场,资本也无法满足所有用户对内容的一切渴求。

赋予消费者选择权

当然,尽管自由市场经济通常被理解为是生产者自由,但就像哈耶克强调的那样,市场经济的基石实则是“消费者自由”——让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个人觉得,对作为供给者的商家而言,这意味着整合资源的能力也许比“创造资源”的能力更为重要。拿互联网电视领域的酷开来说,他们以自家操作系统为平台,整合了包括影视、教育、商城、旅游、健康、游戏、音乐七个领域的优质内容资源。这种资源的大力整合将赋予消费者更多选择权——而非“捆绑销售”。

另一方面,作为视听体验的重要环节,没人会否认硬件的权重。拥有创维多年以来的传统根基,酷开也颇为擅长硬件革新。更重要的是,在酷开的战略逻辑里,硬件与软件有着彼此螺旋状进步的共生关系:“为内容定制硬件”无疑会让其合作伙伴眼前一亮;另一端,硬件的升级也会令内容产业不断受益,从而形成某种正反馈。所以在我看来,如果说互联网电视硬件与内容的无限融合是大势所趋,甚至是未来的殊途同归,那么酷开的发展路径无疑是个好例子。

最后想说说竞争这件事——此刻它正在互联网电视领域繁乱上演。直觉上看,市场经济引以为傲的地方就是有竞争,但真相很可能是,促进创新才是市场经济的最大益处,竞争的功效长期以来被高估了。硅谷知名投资人彼得·蒂尔甚至认为,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就是两个字,垄断。

那么问题来了,人们为何坚信竞争才是市场的健康状态呢?彼得·蒂尔给出的回答是:竞争不只是一种经济概念,而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扭曲了我们的思想。我们宣扬竞争,内化竞争必要性,颁布竞争的法律,结果就是,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实际获得的却越来越少,我们把自己困在了竞争之中。

所以,归根结底,珍视自己的用户,赋予他们更多选择,也许才是商业世界的真相。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用文字优雅的文章,为您提供谈资与见识;微信公号:李北辰)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互联网电视
电视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