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IT业界 >  正文

从聚美优品颜值贷说起 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的三个阶段

 2017-09-26 11:17  来源: 互联网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最近,聚美优品因为一款名为“颜值贷”的产品上了头条。这是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尤其是电商平台拓展金融业务的最新案例,却引发了不小的风波和质疑。

新金融琅琊榜接触到的一位聚美优品员工称,“不明白为什么别的电商做金融就是战略布局,聚美只是与第三方合作联合推出了一项金融服务就成了不务正业?何况现阶段我们只是提供场景和数据而已。”

聚美优品的合作方分期乐也很快出面说明自己的合规性,强调双方共同推出的“颜值贷”服务是“利用自身平台能力”,将借款需求对接给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

事实上,新金融琅琊榜曾对国内20家互联网公司做过统计,发现18家公司都不同程度地涉足金融领域,仅有今日头条和陌陌没有正式开展金融业务。不过,今日头条近期正在招募金融业务团队,陌陌早前则上线了现金贷广告,为第三方平台导流。

今年初的时候,雷军曾在小米公司年会上说道,“将来,所有的商业巨头都是互联网公司,也都是金融公司。”

互联网公司为什么都要做金融,而金融真的是那么好做的吗?在金融这条漫长的赛道上,互联网公司想好了吗?

涉足金融的三个阶段

据新金融琅琊榜梳理,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按照发展态势和组织架构,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轻度参与,互联网公司提供流量和场景,引入外部合作机构,通过金融服务对原有业务形成补充和加强。典型案例包括聚美优品和滴滴等。实际上,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行业,都是从这一步开始的,这亦是当前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的主流。

第二阶段:深度介入,成立专门的金融团队,大量招募金融专业人才,主要围绕原有业务展开布局。这方面的例子包括腾讯、小米和美团等,在组织架构上一般以业务部门或者事业部的形式存在。

第三阶段:独立运营,这时候互联网公司的金融业务通常规模较大,实现了多元化,与原有业务存在联动但是逐步走向开放。最典型的是脱胎于支付宝的蚂蚁金服,还有京东金融、百度金融和苏宁金融等。

从严格意义上讲,在第一阶段,很难称得上是真正“做金融”,因为资金和风控主要来自外部,这种金融业务形态更像是一种自我完善,最具代表的则是电商+金融科技模式。

以聚美优品为例,这家电商平台的用户大都是年轻白领,消费需求旺盛,分期购物的动力很强。聚美优品相关人士告诉新金融琅琊榜,这正是公司引入颜值贷的初衷;聚美优品对金融一直采取审慎态度,现阶段采取与专业的金融科技服务商和持牌金融机构合作进行。

对聚美优品这类公司而言,其优势在于掌握用户,拥有流量和场景,这是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最珍贵的资源之一,然而欠缺的则是金融经验和相关牌照。

这使得当前互联网公司开展贷款业务一般都选择与机构合作的方式进行,由互联网公司出场景,出数据,具有放贷资质的持牌机构出技术和服务,银行出资金,这已经成为一种非常主流的合作模式。

据介绍,颜值贷是乐信集团在聚美推出的一项服务,聚美为颜值贷项目提供市场推广、信息链接等服务;乐信为用户与资金方之间的消费借款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协助资金方收取用户的借款本金及利息及催收等管理工作。

聚美优品相关人士强调,“在这个过程中,乐信和聚美优品都不直接向用户发放款项,只是为用户对接银行提供相关服务,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目前的服务费率不超过日利率万分之五,与正规银行信用卡持平。”

实际上,不只是颜值贷,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电商场景+金融科技能力已经成为行业主流。京东商城原本只有电商业务,京东白条上线后成为其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并成为京东金融最核心的板块;蚂蚁金服的花呗根植于淘宝和天猫的电商购物场景,已经成为国内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巨头;唯品会也基于电商场景上线了“唯品花”业务,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除了通过金融科技完善电商生态,在互联网的其他领域,这一逻辑同样是成立的。以滴滴为例,目前滴滴提供的汽车分期、汽车保险等金融服务,主要依托外部合作机构进行,围绕其主营业务“出行”二字展开。通过这些金融服务,滴滴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各类客户,完善出行生态圈。

为什么要涉足金融?

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对金融趋之若鹜?总结起来看,第一是为了扩大营收,第二是为了完善自身生态,第三,一些公司是为了造概念、炒估值(市值)。

互联网公司的核心还是流量生意,既然可以将流量用于电商、游戏和外卖,那为什么不能用于金融服务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卖金融广告,给金融公司导流。众所周知,在所有客户类型里面,金融客户的价值是极高的,其获客成本亦居高不下,这几年P2P平台获客成本甚至超过了1000元,眼下大部分现金贷平台同样如此。

举例来说,据在美上市的宜人贷披露,今年二季度,该平台促成借款金额达到81.9亿元,对应的销售费用达到6.18亿,占当期促成借款总额的7.5%,相当于撮合一单2万元的借款,要付出1500元的成本。这些用于获客的销售费用,主要就落在了各类互联网公司手中。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P2P行业最火爆的2014、2015年那会,P2P平台贡献的推广费用,为百度公司贡献了庞大的营收规模。某种意义上,P2P平台们都在亏钱,但是帮他们导流的互联网公司赚了钱。

其实,无论在纸媒时代还是门户时代,金融和地产、汽车等三大行业,一直都是媒体广告收入的主要贡献者。

在卖广告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就是做渠道业务。

互联网公司通过自己的网站和APP销售理财产品,提供贷款服务,但是理财产品不是自己开发,贷款服务的资金也不是自己的,相关的风控同样是合作机构来做。与直接卖广告相比,这种模式之下,互联网公司贡献了更多资源,做了一定的品牌背书,当然可以获得更多收益,还能带给用户更多的服务选择。

做渠道,就是上述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的第一阶段,整体属于轻度参与,互联网公司基本不承担金融风险。

如果进入到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相当于互联网公司开始做金融机构的事情。这样一来,对于它们的金融经验和风控能力都会形成挑战,还要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考验。

然而,任何一个互联网公司,看到蚂蚁金服超过600亿美元的估值,谁能不动心呢?更何况,几乎在所有的互联网生态里,金融都可以成为极其核心的一部分。

金融真有那么好做吗

事实上,从阿里巴巴2003年推出支付宝开始算起,中国互联网公司在金融这条路上探索了14年。这些年过去了,金融业务做的相对好的,并没有几家。

其实,金融真不是那么好做的,尤其在目前中国金融业进入强监管周期的背景下。

在9月15日举行的“2017金融街论坛”上,央行行长助理刘国强就表态称,“必须认识到金融业的外部性,公共性非其他行业可比,因此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都要纳入监管。”

没过几天,9月22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在“2017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要警惕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和欺诈行为。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都要纳入监管。

世人都看到了金融机构的高利润,诸如去年上市银行净利润过万亿,占到全部上市公司的一半以上。但是,你以为商业银行很容易吗?这几年它们被坏账压得喘不过气来,利率市场化抬升了资金成本,还要被互联网金融不断分流客户。

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事实是,真正赚钱的还是大机构,绝大部分的中小金融机构,其实日子并不好过,盈利负增长、不良率大增早就不稀奇。

哪怕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科技,真的好赚钱吗?答案是否定的。

按照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披平台的数据,截至2017年9月5日,共有88家平台披露了2016年审计财务报告,其中盈利48家,亏损40家。这些率先接入信披平台的P2P,基本是行业里相对优质的大平台,如果算上超过5000家退出市场的P2P,盈利平台的比例将极低。

眼下现金贷看似暴利,引起各方眼红。但是这个市场早就竞争白热化,没有强大的流量背景和资金背景,没有良好的风控和反欺诈能力,想要立足谈何容易。如果考虑现金贷市场信息不透明的情况,其坏账风险很可能远远被低估。

退一步讲,就算做银行稳赚不赔,银行牌照并不好拿,目前参与发起民营银行的有几家,其中真正占据主导地位又有几家呢?

相对来说,P2P行业看似容易进入,但在目前的强监管态势下,最终能够通过监管大考的不会有多少。就算做现金贷,没有持牌金融机构的支持,单靠流量不一定能够玩得转。

在金融面前,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应当抱着审慎乃至敬畏。在自身没有充足的金融能力和经验之前,互联网公司应当保持虚心和耐心,向专业机构学习,对外积极展开合作。毕竟,金融不应该是一个急功近利的行业。

诚如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所言,“金融家俱乐部不欣赏百米,尊重的是马拉松冠军。”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 互联网公司投入大模型的原动力:反哺自己的「根据地」

    文/六金出品/节点商业组大模型热度迟迟不退,有能力的企业纷纷抢占生态位。百度、阿里、华为、商汤、科大讯飞、360等大型互联网公司,都已经在国内展开了“诸神之战”。在媒体报道中,参与了大模型竞技的公司几乎都是大公司。这是因为投入大模型,最直观的需求就是“钱”。大厂能成为“开卷”的主力军,主要是因为大模

    标签:
    互联网公司
  • 汇付天下入选“2022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百强企业”

    11月2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厦门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2022)发布会暨百家企业高峰论坛在厦门召开。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尚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钟志红,厦门市副市长黄晓舟等领导参加会议并致辞。

    标签:
    互联网公司
  • 2022年中国前10大互联网公司广告营收榜

    只要不增长,就是寒意来临。大家感觉到了吗?Morketing发布了一个榜单,2022年上半年中国前10大互联网公司广告营收榜。2022年上半年,我国的互联网广告流量同比下滑超20%。疫情爆发3年以来,这是互联网广告流量首次出现如此规模的下滑。

  • 2022,互联网大厂不太平

    2021年,当大厂们的传统广告、零售业务困于低增长和负增长时,以科技为代表的云和企业服务鹤立鸡群,表现亮眼。

    标签:
    互联网公司
  • 大厂集体“失速”,互联网行业无望重回高增长?

    监管成为常态下,互联网行业或许难回十年前的高速增长态势,广告也难以成为企业长期发展助推器——但必须意识到,监管下的数字经济不是不发展,而是需要通过创新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大厂广告收入集体失速”或许是件好事,它让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意识到,只有拒绝烧钱和无序扩张,告别广告依赖,全面提

    标签:
    互联网公司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