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毕竟不是产品,与传统的实物资本相比,很难有明确的标准来测算未来收益。商标使用权的价值又很灵活,有时效性,会升值也会贬值。
商标使用权可以作价出资入股了。可商标使用权的价值由谁来定?价值定了之后,商标所有者是否认同?一系列的操作性难题为这一新政的前景打上了一个问号。
新政在走“钢丝”?
上周五,上海市工商局与浦东新区政府联合推出改革新举措,打破过去只有商标所有权可以作价入股的规定,允许商标所有者将商标使用权作为股份,投入新的公司。
新政在开初试行时,便是“戴着脚镣跳舞”。首先,并非所有商标使用权都可作价出资入股,只有在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国内商标才享有这一“待遇”。其次,目前试行范围仅限于在浦东新区范围内登记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还不适用该新政策;而且,商标使用权作价出资只能用在一家企业,不能在多家企业出资入股。同时,由于商标使用权作价出资的法律依据是我国修改后的《公司法》,即实物、知识产权、土地等非货币资金都可作价出资入股,因此,“商标专用权作价出资,可与其他类型的非货币财产出资同时运用,但几类非货币财产出资额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70%。”市工商局副局长周厚文强调。
之所以戴着脚镣跳舞,因为新政的试行,是在“走钢丝”闯关。以往商标作价出资仅仅停留在所有权范围,而一旦商标作价出资后,商标所有者对于商标今后的使用便较难控制了。这样带来的实际结果是,商标这一无形资产在“移主”之后,极有可能因为不合理的使用,使原先的市场美誉度遭到破坏。这样,不仅无法通过商标带来更多的附加值,还有可能为原先的商标所有者“抹黑”。来自上海市工商局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上海共有注册商标10万件,每年还在以约2万件的数量递增,其中,上海市著名商标380件,全国驰名商标40件。在庞大的商标群中,有许多知名商标由于经营不善,目前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没落甚至已经消失。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允许商标使用权出资入股,有利于上海老名牌的“复活”。这是为什么呢?如今,商标的使用权可单独作价出资入股后,使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商标所有者在将商标这一无形资产发挥更大价值的同时,也增加了控制的砝码。商标所有者可以通过合同的形式,与享用商标使用权的一方协商使用年限、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等条件,甚至可以规定一些违规之后的惩罚措施,以减少商标美誉度被破坏的风险。上海市工商局局长方惠萍表示,商标使用权作价出资是知识产权转化为资本的良好途径,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
价值由谁来定?
接下来的问题是,商标使用权可作价,可价值由谁来定?
市工商局副局长周厚文表示,商标使用权出资入股,其商标最终作价多少,并不由企业或政府部门确定,而是需要经过相关部门指定的评估机构对相应的商标进行系统评估来确定。虽然目前上海工商局与浦东新区政府还未确定哪些商标使用权将成为试点,但是已确定四家对商标使用权进行作价评估的机构,分别为:上海富申国有资产评估公司、上海东洲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上海万隆资产评估公司、上海立信资产评估公司。
尽管评估机构已选定,但不同的评估方法会不会带来不同的评估结果呢?上海东洲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评估师葛其泉表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评估方法有成本法、市场比较法和收益法。从理论上讲,虽然评估方法不同,但针对的是同一评估主体,其评估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但实际上,不同的评估方法与市场结合程度之间存在差异,导致社会公众对评估值的认可程度存在误区。
像成本法,计算的是获得这一商标所花的社会平均成本,但商标的实际使用价值与社会平均成本往往并不完全对应,因此,一些商标虽然社会平均成本很高,但由于已经过时,真正的使用价值并不高。而采用市场比较法的前提,是寻找到同类或类似的商标,通过比较市场美誉度、市场竞争力等相关价值差异来定价,但最令人头疼的是这样类似的商标实在难找。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商标使用权的价值评估,收益法是最佳的方法。这一方法通过评估这一商标能带来的超额收益或可节约的成本费用来确定价值,也就是说,产品在未使用某一商标之前卖10元,挂上商标之后卖到了15元,那么,这5元钱便是通过使用商标获得的超额收益,商标价值可初步定为5元。
但商标毕竟不是产品,与传统的实物资本相比,很难有明确的标准来测算未来的收益。商标使用权的价值很灵活,又有时效性,会升值也会贬值。因此,商标使用权作价出资企业在成功登记设立后,其对外投资、股权转让、资本退出、债务清算等行为都将直接受到法律和诚信的考验。更重要的是,由于商标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使用者使用商标不仅对自身有影响,对商标所有者也有连带影响。因此,商标所有者对评估机构也有自己的选择权,可同时选择不同的评估机构进行作价评估。
信息何时透明?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原本应该一致的评估结果存在差异呢。真的是因为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还是因为目前评估业的操作水平有差距,或是评估师经验不够丰富?答案并非如此。
葛其泉表示,尽管国内的评估机构起步较晚,机构数量也不多,但就操作水平而言,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评估机构旗鼓相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真正让评估师们愁上眉梢的是:信息搜集难。
一位资深评估师告诉记者,尽管注册资金、投资方、投资方国别、出资方式……这些在工商登记表上的信息是公开的,但企业有企业的保密协议,政府有政府的机密资料,对评估机构真正有参考价值的评估报告、具体作价、合同具体条约等内容都很难查阅,再加上各行业年度营利统计指标等资本市场上的辅助数据信息也很难完整找到。
如何解决信息瓶颈问题?专家认为,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数据库是最重要的,这一数据库可以供社会共享,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企业、政府的信息库各自为阵,只向内部人员开放或部分对外开放。其次,评估机构需要专业的信息搜集分析公司作为“坚强后盾”。实际上,国际著名的评估机构,也并非孤军奋战,他们的背后有强大的专业机构为其搜集信息。类似标准普尔、价值线(valueline)、穆迪这样的公司,就是国际知名的数据分析服务机构。企业长期以来的增长率、利润率、现金流、资产密度和企业主或股东的回报率情况如何?行业的历史赢利状况如何?这个行业最近几年的整体市场表现如何?该行业中每个“玩家”的表现如何?一系列从专业机构产生的重要分析数据,不仅可以为评估机构提供参考依据,客观上也有助于真实评估商标使用权的价值。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