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启动绿鞋机制也难阻破发,小米上市之后面临重压

 2018-07-09 17:30  来源: 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8岁的小米终于今天在香港迎来了自己的上市时刻,一举创了港股多个第一。既是香港首家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也是香港最大规模的科技互联网公司IPO。据说还可能在10个交易日后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创下港股史上最快纪录。

绿鞋机制+疑似托盘也难以制止破发

不过,在外界看来,今天小米最大的看点是会不会破发。而事实也确如很多人所预料的那样,不但以16.6港元破发开盘,而且当天多次反攻也未能收回失地,以16.80港元收盘。这让多个光环加身的小米多少有些尴尬。

应该说,对于今天的上市,小米准备得非常充分。一方面表现在到现场的人数上,据说包括米粉、媒体和嘉宾在内,小米今天的上市亲友团达到了700人之多,阵容非常庞大。另一方面针对这次IPO,小米早早地做足了防破发的技术准备。不但在IPO时就启动了绿鞋机制,同时在上市首日将小米股票纳入认可卖空指定证券名单,以刺激发行人在上市时积极买进。

根据媒体的报道,所谓绿鞋机制,主要在市场气氛不佳、对发行结果不乐观或难以预料的情况下使用。目的是防止新股发行上市后股价下跌至发行价或发行价以下,增强参与一级市场认购的投资者的信心,实现新股股价由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的平稳过渡,像工行2006年IPO时采用过“绿鞋机制”发行。

除此之外,小米可能还有疑似托盘的友军相助,因为盘前交易截图中就看到一单17元买入3800多万股的大手笔。但即便如此,仍难敌汹涌的抛盘势力,小米还是迎来开盘破发的尴尬,以16.6港元开盘挂牌。

当然早有预案和思想准备的雷军,在媒体面前表现得非常有风度。他在接受央视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小米过去的发展虽然有起有落,但总体还是很顺的。这次港股从低点全新开始,未必不是好事,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心态。”

小米540亿美元估值,既不低价也非克制

从最开始的放风2000亿美元,到传言的1000亿美元,再到上市的540亿美元(今天另有一个算法是485亿美元),小米的估值一调再调。为了向投资人解释小米的价值,雷军抬出了腾讯和苹果作榜样,表示小米的模式集两家之长,估值当是两者相乘。

然而香港投资者并不像A股市场的那么好忽悠,他们不只看概念更要看实力。招股书一出,小米估值一路下跌,最终勉强定在了底价17元港币,小米估值约为543亿美元。

对此,刘强东表示赞赏,认为小米保持克制,定价非常实在,低价是想让股民有钱赚。吴晓波也出来站台力挺,表示小米未来的长期价值是2000亿美元。这些当然只代表他们的个人意见,同时也不能忽视他们各自的身份和利益关系。

众所周知,京东与小米是非常紧密的合作伙伴,双方有着庞大的共同商业利益。刘强东在关键时刻出来帮忙站场支持雷军,既是难得的人情也是一桩交易。而吴晓波虽然是媒体人,但也不排除有合作宣传的可能,这年头早就没有了独立媒体人。更何况他还投了20万元,这和赌马一样,当一个人下注选定某匹赛马就会立即对它充满信心,换了我也不例外。

小米上市估值的整个过程非常有策略技巧。先是放了估值2000亿美元的大卫星出来试探口风,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又放出了个1000亿美元的估值消息,虽然还是高,但给人感觉有诚意了不少。感觉还是贵是吧,于是雷军割肉般地表示:“我也不想开价了,你们随便开吧,总不至于连550亿美元都不值吧”?

最终以543亿美元成交,外界感觉小米诚意满满很划算的样子。全然忘记了即便按苹果的20倍市盈率,也不过200亿美元估值的现实。小米不是不想卖个更好的价钱,也没有如刘强东所说的那样保持克制,只是当前只能卖到这个“低价”而已。

这个价格虽然离小米的上限有些距离,但仍不失为一个理想的价位。雷军的身价也一举进入了百亿美元富豪行列,看齐国内一线大佬。因此,雷军可以欣慰地说:小米能够在目前整体投资环境不好的形势下顺利上市,已经获得了成功。

投资者的担心是小米价值不足以支撑估值

小米上米破发,有人把原因归结为资本寒冬和做空力量。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看未必,之所以被外界看低,原因还是小米本身的企业价值不够:

1、缺乏成长性

小米创业已经8年,能达到目前的成就确实不容易。其中的波折甘苦,只有雷军和小米人才能感知。外界只能从市场份额来看待小米这些年的起伏波折。小米的成长性故事可以从手机市场增长、品类扩张和国际化三个角度来讲。但遗憾的是这三个方面小米都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呈现出明显的T字型,头部厂商实力相当,谁也吃不掉谁。头部厂商挤占的多是中小品牌的市场份额,而后者的份额已经很小了。环看四周,苹果自不用说,华为、VO兄弟个个都不是好惹的对手,小米手机未来的成长空间非常有限。而在品类扩张上,小米主打消费电子产品有所进步,与领先的国内巨头比仍然处于弱势。同样,在国际化方面,小米表现有所起色,但没有表现出对竞争对手的优势。这些都难以打动投资者,相信小米未来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2、盈利能力不足

作为一家主打成本领导策略的智能手机公司,小米注定了毛利润较低。较低的毛利润率又制约了其他数据,导致小米的现金流和利润都不理想。小米的毛利率不但低于VO兄弟,同样也低于老对手华为。当然,我们也可以运用互联网思维来解释,小米这是通过低价硬件成本来吸引用户,最终靠互联网服务来挣钱。但在专业的投资人眼中,实打实的财务数据才是最有说服力的。非常抱歉的是,目前小米的现金流和利润数据都不好看。

3、互联网企业定位未得到认可

艾瑞网的监测数据显示,小米共有浏览器、安全中心、应用商店、游戏中心等4个用户过亿的移动APP。看起来数据似乎不错,但这些APP多是依靠预装而来,实际打开率如何不得而知。具体到各个领域,小米都没有能杀进前三。以其安装量最大的小米浏览器为例,不但没有打赢QQ和UC,而且被华为和OV兄弟超过。除了应用商店等少数领域外,BAT和头条系已经全面挤压了市场空间。

据招股书介绍,小米来自互联网服务的营收在不断增长。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分别为32.39亿元、65.37亿元、98.96亿元和32.31亿元。但由于互联网业务与手机业务荣辱与共、无法剥离独立生存,它更像是一个高利润的附加业务。因此,手机厂商转型互联网服务成功尚难有说服力,小米同样如此。

上市之后的重压,小米面临着两难抉择

上市有上市的好处,对于小米这样的品牌来说就是融资渠道畅通了不少(小米不缺知名度和话题热度),至少今后不会缺钱了。在补强资金短板之后,其市场扩张和供应链上将有望扭转之前的被动。

诚如雷军所说,小米上市只是一个开始,今后小米将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

1、面对股东压力,要业绩还是要市场?

首先,上市的监管压力也随之而来,而股东投资是要回报的。前面说过,小米的成长空间有限,那么股东必然就要求索取股利回报。届时小米就面临着要业绩还是要市场的选择。一方面市场不稳定、没打够,需要继续投入,另一方面提升业绩需要提升效率、节约运营成本。

2、硬件和互联网服务如何权衡抉择

小米的尴尬在于,其互联网服务都是建立在硬件产品的基础上。很难想象,没有小米手机,那些亿级的APP能在其他手机上占有多少份额?如果认为小米做硬件是给服务引流,那么这个引流成本其实非常高。然而现阶段,小米不可能舍弃硬件业务,毕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硬件业务都是小米的核心业务,但硬件业务却又难以给自己带来利润。另一个矛盾则在于,互联网业务营收,很大程度是基于MIUI系统的广告,而后者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同样需要很大的技巧。

3、新物种概念如何落地?

从互联网企业到新物种,小米的定位概念可谓是与时俱进。我不太清楚小米的新物种有哪些新内涵,按之前的说法,似乎是电商、新零售、物联网等这些业务。其实我一直纳闷的是电商、新零售这些业务,除了增加自有产品的销售外还能给小米带来什么增值部分?小米会不会向第三方品牌开放呢?概念好说,落地却很难,期待小米新物种概念落地的表现。 

最后,可能有人会关注,小米的股价到底值多少。我想市场是最好的见证者,而小米发布上市后第一份财报将会影响其股价未来走势,敬请期待。

【作者介绍:蚂蚁虫,科技评论人,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蚂蚁虫miniant-cn)】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