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能相对论(aixdlun)
作者/青月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最新数据披露,2020年12月份,我国网约车订单信息共计8.1亿单,相比11月份的增长率,T3出行夺冠,其12月份的订单增速高达135.9%,往后依次是如祺出行17.9%、享道出行14.9%、东风出行11.8%、首汽约车11.7%、滴滴出行6.3%。
T3出行作为目前我国的网约车行业第二、B2C出行领域第一,能够取得这样的高增速确实为资本市场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成绩单。但是如祺、享道、东风出行等玩家们似乎也有了崛起的迹象。
2021年作为共享出行发展的第九年,按正常的演变过程来看,行业应该已经基本定型,进入了存量争夺的内卷时代。然而事实上,除了月订单上亿的滴滴之外,一批新玩家的存在感却变得愈发的不容忽视,随着未来竞争激烈而创新式微,共享出行行业的格局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新玩家“疫”后丛生,网约车战事“喋喋不休”
共享出行的开端源于2010年10月易到专车的上线,2年之后,快的打车、滴滴打车横空出世,网约车战事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资本无疑是最重要的制胜因素,谁更能“烧钱”,谁就能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据报道,Uber和滴滴在对抗的巅峰时期,每年最多砸钱超过10亿美元。在各路资本的助推之下,2015年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2016年滴滴正式收购Uber中国,滴滴在我国共享出行的头部地位就此奠定。
在网约车的第一次战事告一段落之后,部分车企、汽车厂商和交通企业开始瞄准了这一战场,第二次网约车战事拉开序幕。
2015年,吉利集团推出“曹操专车”,开启了车企入局网约车的先河。2018年之后,车企的脚步明显加快。当年12月,上汽集团推出“享道出行”;紧随随后,长城汽车的“欧拉出行”上线。而宝马也在成都拿下网约车牌照,投放500辆宝马5系进军高端出行领域。2019年7月,背靠一汽、东风、长安三大车企厂商以及腾讯、阿里巴巴的T3出行在南京上线。
有着车企背景的这些网约车平台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譬如,T3出行的启动资金就接近100亿元。
并且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做共享出行的生态核心在线上,车企的入局对于整体网约车线下的服务都会有较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传统汽车产业链包括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厂、销售商、消费者、售后与维修等多种角色,车企的入局也会把这些资源优势带到网约车行业,重塑整个汽车生态体系。
第二次网约车战事之后,这些有着车企背景的企业迅速崛起。然而好景不长,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网约车行业的平静。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2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一数据较2019年却有所下降。
在疫情打击了原有的网约车格局后,却有一些新的入局者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高德和美团为代表的网约车聚合平台中,多家平台的定价甚至低于已经深耕这个行业多年的滴滴。
“智能相对论”调查后发现,这些新出现的平台中有一批确实值得深挖,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其或多或少与一些重工业、投行与商务咨询公司背景。
僖行天下背后的湖南僖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是四川森淼泽成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斑马快跑的主要投资方也包含湖北现代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江阴海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天津喜鹊企业管理咨询中心等;全在用车最主要的投资方则是鞍山沈动重工有限公司。
投资与商务咨询公司看好网约车行业不足为奇,据Frost Sullivan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网约车市场交易规模为2095亿元,较上年增长27.2%,预计未来仍将进一步增长。
近年来重资产模式虽然门槛高、运营模式不易被效仿,易形成行业寡头垄断,产生规模效应。但也面临着折旧率高、生产线需要不断更新等问题。 网约车作为一个前景相对可观、部分代表的轻资产模式运作也可以有效的降低乃至避免高负债所带来的风险,引得这些公司、机构纷纷斥巨资入局抢占市场份额。
不过未来随着共享出行的用户、市场、平台三方面趋于稳定,势必将进入更精细化的运营时代,在滴滴、哈啰、滴答等平台的上市计划相继曝光之后,2021年各个平台在内卷中的厮杀将更加激烈,什么才是最核心的竞争要素?
由1.0迈向3.0时代,合规与车联网举重若轻
2012年至2020年,网约车已经发展了8年,但数据显示其在中国出行领域的渗透率仅为3%。对比电商发展到第十年渗透率才达到8%,目前在零售消费中渗透率达到26%,按照十年破局的想法,网约车依旧充满想象空间。
对于网约车市场的演变,T3出行CEO崔大勇认为,传统的C2C平台是网约车市场的1.0阶段;基于车联网平台的运营模式是网约车市场的2.0阶段;无人驾驶是3.0阶段。
曹操出行总经理董凯楠也有相似的观点,其在今年3月公开表示,国内的网约车市场会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滴滴们培育用户、市场,是快速发展的野蛮生长阶段;第二阶段是新政落地,行业逐渐合规运营的阶段,这个时期整个行业将处于健康发展状态;第三阶段则是朝着智能化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要到2023年才开始。
回顾网约车市场,当前我国仍处于基于手机约车的1.0阶段,随着2018年两起恶性事件的发生,行业对于安全与合规运力的重视程度加深。再加上车联网的普及,已经车企与一些互联网头部企业纷纷投入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市场开始有了从1.0时代向后续阶段过度的迹象。
当然有变化自然就有竞争,“车联网+合规运力”是网约车2.0时代的决胜因素。出行作为一个民生问题,合规的重要性与政策的倾向不断凸显。
政策上,我国交通运输部先后签发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全国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等,同时,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将于2021年1月1日起,针对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未取得相应证件违规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依法对网约车平台公司和车辆驾驶员分别实施处罚。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据《网约车消费者情绪指数报告》数据显示,对于网约车新政的出台,消费者给出了60.43%满意度的及格分,合规、安全已经开始成为人们出行最为关注的一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车联网在车辆管理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可以为出行车辆提供智能化升级整体解决方案。除匹配线上需求和线下车辆,为司机智能派单外,还能通过管理后台,建立统一的标准,并利用车联网及AI技术应用,打通数据平台,进行动态监测。
以T3出行为例,依托车联网,T3出行所有车辆每天上传到云端的数据超过10TB,其中包括每天1000万公里的真实路况数据和21个城市的本地驾驶数据,在提升了运营效率与平台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其反哺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迭代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2020年,网约车行业整体V型反转,市场景气度回到2019年年末水平。2021年作为网约车可能全面洗牌的一年,数据化运营、监管趋严,头部聚集效应也将愈加明显,谁掌握了车联网与合规运力,就有可能快人一步。
防疫不力或将实行熔断机制,变革前夜共享出行如何“求生”?
虽然2021年,网约车行业有可能迎来洗牌,但率先需要参赛者们提高警惕的或许是年初的疫情反复。
从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多站最低气温跌破历史极值。北京市20个国家级气象站最低气温均在-18℃以下,再加上春运人潮的因素,近段时间以来,大连、沈阳、石家庄等地都相继再次出现了新增病例。
疫情对于人们出行的限制,对于网约车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一点在去年已经有所印证。2021年初作为共享出行行业重大变革的前夜,参赛者们该如何自救求生。
部分玩家选择的方式是发展副业,开辟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2020年6月上旬,曹操出行推出外卖配送业务,发力同城速递市场。6月16日,滴滴开始试水“橙心优选”新业务,主打社区电商模式,一个星期后,滴滴官方宣布,同城货运正式在成都、杭州两地上线。此外,哈啰出行也上线哈啰快送,主打中短距离即时配送。
这些平台纷纷试水新业务虽然有传统网约车业务市场发展陷入瓶颈原因在,但是预防疫情有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是一大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网约车平台则准了出租车这一出行市场。据交通部数据2020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出租车仅次于公共交通的第二大城市运力,全国出租车总数超140万辆,日均接送5000万单,一年的客运量达348亿人次。
以广州为例,这个城市现在有70多家出租车公司,出租车总数大概是2.2万至2.5万辆,网约车大概有5万至6万辆。广州每年用车出行市场营收大概有100亿元。面对这样一块大蛋糕,网约车平台自然蠢蠢欲动。
国外有Waymo、Cruise,国内T3出行已经推出了出租车"瑞兽计划",表示3年将投入30亿助力出租车行业进行整体智能化升级,为出租车行业带来三维赋能。目前,这套赋能方案已经在南通、广州等城市落地。以出租车为主要业务之一的嘀嗒出行,也在加速跑马圈地。嘀嗒此前宣布通过与出租车公司合作,将“智慧码”和智能车机终端整合到巡游出租车打车服务中。高德打车在智慧码的基础上,还提供了出租车管理智慧化系统,建立大数据平台,实时掌握出租车运营情况。
不过安全监管数字化程度待提升,服务标准难落地,出租车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等出租车行业的痛点仍亟待解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困扰着这些网约车平台。
总而言之,不管行业如何洗牌,未来共享出行领域不具备车联网基因的平台掉队已经是可以预见的结果。不管是滴滴这类头部玩家、手握巨大流量的网约车聚合平台,还是T3出行、曹操出行等后来者,想要最大程度的释放车联网优势,现阶段企业或许考虑的是否要从战略层面将竞争逻辑转向共生逻辑。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深挖智能这口井,同好添加vx:zhinengxiaoyan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
•AI产业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