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随着大模型的崛起,ChatGPT、Sora等应用的爆火,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快速地改变着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节奏。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实现自身的创新蜕变。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已经来到了第三个年头。在科技革命和教育变革交织的历史节点,教育部对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要以“3C”为基础,以“3I”为指引,坚持应用为王,实现中国数字教育的高质量。
以“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 为标志的“3I”成为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又一灯塔。而在这场面向未来的远征中,“数字基座”是无可争议的重要角色。它不仅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也是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的关键杠杆。
那么,到底如何定义“教育数字基座”?为什么要发展数字基座?又要如何建设数字基座?我们亟需更为明晰的解答。
日前,第83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会议期间,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雍潜接受记者采访,就上述问题做了进一步阐释。
认识数字基座
企业提出,政府采纳,推动在基层落地
关于教育数字基座,刘雍潜首先解释了这一概念的由来。
2019业界提出“数字底座”一词;
2021.7六部委印发的相关文件中出现了“建设教育专网和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底座”的建设目标;
2021.11在《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中,明确了“打造教育数字基座,赋能各类教育应用发展”的任务。
“可以看到,(这一概念)由企业最先提出,政府觉得有道理,予以采纳,进而用行政力推动落地。”
刘雍潜进一步指出,所谓数字基座,可以看做是“新基建”在新的发展周期的一个代名词。历经两年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水平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从局部转型到全面转型乃至全局变革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在刘雍潜看来,中国教育的改革,尤其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要真正发挥其促进作用,“绝不能从技术本身去找,一定要从教育存在的问题上去找。你找到这个问题了,那么你就找到了应用技术的用武之地。”
秉持“从问题出发”的理念,刘雍潜直言,之所以要打造“数字基座”,归根结底是“教育信息化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
“信息技术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多种途径。但是客观上,我们要承认,学校各自为政、各自开发 的情况没有解决,从而导致功能碎片化、标准差异化 。”
“教育信息没有互相打通,系统之间不能互用,好多都是你支持你的系统,我支持我的系统,结果就是一盘散沙。到处都是数据孤岛,与互联网“一网通办”不能契合,影响了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和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数字基座成为了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新的方法。”
而要打造数字基座,实质上就是要构建开放共享、技术集成、交互可视的数据治理综合体系,让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高效融通共享,形成“物联、数联、智联”一体化的数字基座生态。
“就像‘3I’指代的‘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我们现在提教育新基建,打造数字基座,就是一种集成思想的体现,为了结束这种各自为政的混乱,走向一体化,达成一种新的平衡,让所有参与者都在一个基座上共存,互联互通,谋求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高质量的教育产生。”
建设数字基座
尊重市场规律,政产学研用通力合作
明确了数字基座的重要性,那么应该如何建设新基座呢?刘雍潜给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要认识到时间的紧迫性。
在六部委印发的《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并通过迭代升级、更新完善和持续建设,实现长期、全面的发展。”
“国家推动学校数字基座建设,就是促进教育新基建在学校的落地。两个说法是一个意思。限期2025年,更有紧迫性。”
第二,目前上海作为国家教育数字化试验区,率先开展教育数字基座的建设工作,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也要因地制宜,其他地区跟进过程中不可一味照搬样板。
第三,推进教育数字基座建设的关键在于实际应用,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需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具体情况,创造性地采用符合当地实际的做法来建设教育数字基座。
“我们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应该依据自己的基本条件,创造性地去探索 ,形成新的机制和方法。让数字基座在学校落地,并不意味着学校自己要大包大揽所有建设,自成一套体系。落地是为了应用。对学校来说,最重要的是数字基座的功能在自己学校真正得到了实现,而不是说某套装备是否成功装在了你的学校。 ”
第四,要尊重市场规律,在建设教育数字基座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协会和学校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角色。
刘雍潜指出:“目前有了正确的政策指导,但离地三尺三,还没有接地气。真正要落地,还需要政学产研用几个部门形成合作。”
在他看来,整个数字基座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责任主要在于政策的制定和推动,运用行政力量推动问题的解决,并对建设过程进行监管;企业则要与当地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创造新的技术方法和好的管理方法。还可以形成区域公共基础能力基座,提供放射性服务;协会组织则重在遴选示范典型,总结先进经验,使教育数字基座在全国广泛建立;而学校作为数字基座建设的最小单位,则要结合实际需求购买服务,在具体实践中注重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数字基座的应用。
推广数字基座
寻找可行、易操作且经济的方案
在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中,刘雍潜充分认识到遴选示范典型的重要性。要把教育数字基座建设推广到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县市学校,真正辐射全国,就要正视企业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锐捷网络在甘肃的实践经验为经济相对后进地区的中小学建设数字基座提供了可行、易操作且经济的方案。
那么,以锐捷网络为代表的ICT基础设施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具体是怎么做的呢?以重构教学终端的建、管、用模型为例。
观察显示,广泛分布于各区县学校的计算资源普遍存在利用率低下的情况,大多数学校的服务器并发率仅维持在30%至50%之间,远未达到饱和状态。锐捷网络基于这一现实,设想将这些闲置算力整合迁移至云端,实现集中的动态管理和分配。
其一,转换算 力利用 模式,转“给”为“取”。 实践结果证明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均衡,实现了资源的按需统筹。
其二,提升教育局的专业服务能力。 传统的PC接插件多、难维护,现场修复效率低,锐捷网络通过统一的管理运维,简化了维护流程。
其三,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辅助科学决策。 借由管理平台,从教学、应用、资产、运用、能耗五个方面进行数据呈现,全方位提升决策的全局视野。
基于“全局一朵云”的构想,锐捷网络通过集中部署和超融合云计算平台资源池,帮助广大学校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实现了1分钱花出4分钱的效果。
锐捷网络在甘肃的教育数字化试点,包括但不限于云桌面项目的部署和“全局一朵云”项目的实施。这些举措提升了当地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解。
写在最后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构建教育数字基座,是教育革新的今日之钥,也是时代使命下的明日之基。但这项着眼未来的系统工程从来非旦夕之功,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浩瀚远征。如今初初起步,唯有集众智、聚众力,方能在这一征程里,书写教育未来之路的重彩华章。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