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节选自《晚点 LatePost》播客《晚点聊 LateTalk》第 70 期:开始第三个一千零一夜,与米可世界 Emily 聊中东出海 6 年;主持人:曼祺,采访对象:米可世界中东项目负责人 Emily。
写在前面:
近期,《晚点 LatePost》播客《晚点聊》邀请到了米可世界的中东项目负责人 Emily。
2018 年,毕业复旦数学系、在上海工作的 Emily 48 小时内决定去中东创业,买了一张机票落地埃及后开始做语音社交产品,之后她又加入赤子城旗下的全球线上社交娱乐公司米可世界,负责语音社交产品 YoHo 等项目在中东的运营。
5、6 年里,米可世界的中东团队从一个会议室就能坐下的几十人发展成到了数百人,覆盖海湾、北非和部分南欧市场,运营着 MICO、YoHo、TopTop 和 Sugo 四个产品,过去一年收入超过 10 亿元人民币。
Emily 分享了很多中东创业的故事:最开始吃不惯阿拉伯食物,一天只吃一顿饭;沙特国庆时被也门大户写小作文指责,越来越了解中东各国间的微妙差别和对应的运营策略;在疫情时与同事一起应对行业危机。
Emily 在埃及的 6 年已经超过了 2000 天,可以开始听第三个一千零一夜了。这本古老的书暗合中东文化的一个特点:爱聊天,爱讲述。这是语音等各类社交产品在那里外受欢迎的原因。
绵延西亚、阿拉伯半岛和北非、有 4 亿人口的阿拉伯世是一个有众多国家和民族交错的复杂市场。不沉下来做本地化很难了解各中生存策略。Emily 的一手体验里就有在中东淘金的线索。
以下内容节选自晚点聊 LateTalk 第 70 期内容
主持人:Emily 你好,我听说你(到埃及)之前是在上海?上海是一个比较有生活氛围的地方,然后到了中东,可以讲讲当时为什么要过去,以及比如说刚去的时候遇到过一些什么情况,然后经历过一些什么事?
Emily:我是在上海读的大学,在复旦读的数学系和心理系。
到了18年初,我当时的上级跟我说,我感觉你去做(这行)应该也行,说不定你会比他们做的更好。最后我也这么决定了。
18年的7月5号,我第一次踏上埃及。我那时候也比较年轻,是说干就干的类型,做了决定之后 48 小时就到了埃及。我记得我落地的第一天,穿了一双人字拖,就这么出了埃及的机场,非常有意思。
后来机缘巧合的机会吧,我看到米可世界的 YoHo 产品刚上线运营,正在招聘负责人。我出于对这个行业的判断,还是觉得这个行业有大作为,值得深挖下去。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你分析了一圈,觉得米可世界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可以讲讲当时中东的社交娱乐产品是个什么样的格局吗?为什么米可世界会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Emily: 首先我判断这个市场可以做,这是最大的前提。加入米可前,我自己在其他项目做了一年多,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市场是可以做,且它刚刚处于整个市场的早期。它可衍生做的东西非常多。不止是语音社交,语音社交只是一个大前提。
我当时的一个判断是,首先我必须得选择一家专注做海外,且重仓做中东的公司。因为做中东这个市场必须要有非常到位的本地化理解,你对客户的理解,会影响到你的商业模式,你的财务模型,和你对“天花板”的认知。当时能满足这一条的公司是极少的,绝大多数(公司)我觉得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米可非常专注,这让我认为这家公司的上限会很高。
第二,我认为这里涉及一个“能力模型”的问题,这个公司必须要是新锐的“互联网公司”,也要有非常强的国际化基因,这点米可也是符合的。
第三,我觉得这个公司必须绝对的简单,实事求是且超级务实。务实和实事求是是极度重要的。因为你只有这样你才能解决问题,你才能够去活下来,活的很好。
第四,这也是个人的选择。我当时的诉求就是要么自己去创业,要么成为创始团队的一部分,米可世界在当时那个时点,并不是最有实力的一家,但是它的成长潜力、上限都很高,也能给我很大的发展空间。
主持人:聊到这里,可以讲讲米的背景。因为你刚才说到几个标准,你希望这个公司不是纯做海外商业的,要有互联网的经验。然后你也提到了公司的国际化基因,米可身上是怎么体现这一点的呢?
Emily:我们的 CTO 在腾讯工作了很多年,然后另一位技术负责人也曾经是新浪微博的资深骨干。他们是非常典型的,从互联网大厂一路走过来。与此同时,在运营线,我们国际运营部的很多同事,都是老“出海人”。让这两批人在一起产生很好的“化学反应”,其实也需要管理艺术。
而我当时对米可管理上的判断是,在当下它组织还很小,实力还不够强。但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我看到的点是,它大方向选的对,组织能皮牌业务要求,而且持续迭代。在我看来,这种公司在未来是有很大确定性的,会做的比较好,我就是这么个判断,别的没犹豫。
主持人:可以讲讲你的产品,语音社交它是一种什么形态吗?因为国内的听众不见得都用过类似的产品。
Emily:语音社交有点像群聊房。有点像我们经常用的腾讯会议或者飞书会议,语聊房里有很多人可以同时聊天,相当于一个群聊模式。所有人在上面什么都可以聊。中东人非常喜欢这种模式,现在一个房间可能都会上十几个麦,甚至二十个麦,然后大家七嘴八舌聊天。
在这个基础上,也有很多衍生的玩法,比如有的房间只有一个麦,大家可以抢麦、抢着唱歌什么的。这种房间群聊最大的价值,就是化解孤独,其实人在大部分时候都是很孤独的,你的熟人,你的朋友,其实并不能时时刻刻陪在你身边。
语聊房的特点是“随时随地”:我躺在床上也好,清醒着也罢,都可以玩,还不需要开视频,完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也不用考虑自己的状态。当然它的社交属性也很足,比如你在里面结识了新的人,你们成为朋友,有些用户甚至在语音房里交到了男女朋友,这种虚拟陪伴的感觉,会让你觉得“我不孤单”。
其实最早我还没法完全 get 到这一点,早期我自己还上麦,目的性特别强,就是知识输出,我只要上麦,一定要跟人家去讨论知识点,这是开始的心态。
后来人在中东,跟国内的朋友有时差,就稍微有点孤单,这时候用语音房,就突然 get 到了这个“陪伴”的价值,我开始在语音房里讲自己的故事,给阿拉伯用户讲中国的文化,还告诉他们“520”是啥意思。
后来我还跟用户学了阿拉伯语,然后在语音房里唱歌,结果那年过生日的时候,真的有用户给我送了 3000 美元的礼物,这时候我终于理解了,人都是孤独的,需要得到别人的关注;这个世界很嘈杂,也需要别人对我表示一些认可。
主持人:你在中东负责 YoHo,米可世界还有 MICO 、SUGO、TopTop 三款产品,可以一起讲讲。米可世界的这些产品背后有什么方法论吗?
Emily:米可世界有非常强的战略定力,就是坚决做出海,坚决做社交娱乐,这是考虑历史时机和自身优势做的决定,核心成员都有共识。谈到具体怎么做,我觉得也分两块,第一是我们的商业模式要有获客的能力,第二是我们的模式一定要有持续变现的可能,这些都是基础。
然后就是积累认知,认知的积累要来自充分调研,而不是主观臆断。比如我做语聊房之前,我也不了解这个需求,但我能看到语聊房就是吸引用户,就是有变现的能力,那我就会去做详尽的调研,然后判断下这个商业模式是不是适合我们公司。
扎根当地也挺重要的,我们在中东通过和用户持续接触,会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当地的需求,然后我们会分析,这个需求到底是不是刚性的,有多大,是不是符合商业逻辑的,会不会出现商业上能走通,但模式不行,ROI 非常低的情况。
主持人:上次来到米可世界埃及工区,发现本地的员工非常多,中国面孔的员工是比较少看见的,这个是在当地出海的,很多中国企业都会这样,还是你们比较独特的经验?
Emily: 因为我们是重本地化,有很多本地化的东西必须要当地人去做的。首先语言,能讲纯正阿语的中国人非常少。当然在招人用人的过程中我也总结出一些方法论。
我记得大概应该是20年4月份的时候,我总结经验教训,有了自己的用人之道,后续我都用这一套标准选育用留。首先,我当时还是倾向于去招年轻的、基础素质好、有热忱的人才。他不需要有经验,我可以教。然后整个人是正能量、充满热情、充满理想的。然后这种情况下我会付出比他们同龄人更高的薪资,他起薪就会比他同龄的银行白领会高一些。
然后人招进来之后,我会把他们先都放到客服部门,在面对客户各种“奇奇怪怪”问题的过程中,你能看到这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学习的速度怎么样,逻辑思维能力怎么样。然后我还有“相互学习”的机制,就是员工们在竞争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然后大家底子打的都很好。
主持人:所以你最开始招的那一批年轻的,一开始都来做客服的同事,现在都成为骨干了吧?
Emily:对,是的。我这边很多员工都在米可工作了很多年,我就就看着他们一步步结婚生子,经常收他们的喜糖,经常。
主持人:米可现在国内的员工,他们比如说他们喜欢去中东,可以来是吧?他们怎么融入本地文化呢?
Emily:我们内部有一个活水计划,是允许转岗的。(融入的话),我会带一段时间,就比如说让国内的小伙伴来的时候,第一个月都去参加本地员工的婚礼或者订婚宴。因为阿拉伯人的订婚宴非常热闹有感染力的,整天所有人都有唱唱跳跳。只要你是个内心 open 的人,你都很容易被这个文化感染。
主持人:你觉得你在那边创业,包括在外面待了这么多年,自己身上最大的变化和成长是什么?那些你在国内无法获得的东西是什么?
Emily: 我觉得第一条就是真正的进入到了商业实操,这个是我非常大的一个变化。我过去真正能自己去做决策,就是作为一号位去做决策的机会是很少的。但是我到了米可世界后,前后负责了好几个项目。商业实操会让你对商业的认知有质的提升。就像你“母胎单身”,和你谈过很多次恋爱,就是有质的差异的。我觉得基于我对人生的诉求,能有商业实操,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第二点,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商业的理解不断加深。创业前六个月,我整个人的心态脱胎换骨,我开始变得无所畏惧。这些年遇到的困难太多了,但是经过磨炼,我就明白了,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被解决的,因为不解决你就得死。然后慢慢的就明白了什么叫无所畏惧,什么又是有所敬畏。
第三点,我觉得肯定对管理实操的锻炼非常大。我做项目,那就要具备各种各样的能力,搞定客户的能力,带领团队的能力,把自己逐步打造成一个成熟的管理者。
第四点,我开始有自己的哲学体系。我现在除了外求之外,还会有很多对内的观察,开始有了自己的哲学。
主持人:对现在想来中东出海做业务的公司,或者想在这边工作的人,有什么建议?
Emily: 我觉得作为公司的话有这么几点:第一,想清楚再出海,不要盲目做。因为这个事成本相当高。如果你想创业,且不是奶茶店、美甲店这种相对小的生意,那就一定要想清楚做什么,以及你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市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里挣到钱,很多人在中东市场也折戟了。
第二,如果你确定要来了,一定要选择最好的合作伙伴,选人要谨慎,尤其是核心的负责人要选好。这里面有跨国沟通协作的问题,“天高皇帝远”,会出现一些问题,包括协同、财务、目标管理等等,这里一定要注意。
当然,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欢迎大家加入米可世界。我们挺欢迎跨行的候选人的,我现在都跟 HR 说,招人的时候就是非常欢迎跨行的人。原来做战略的,不想做了,也可以像我一样转行,加入米可,拿到一些“更大的果实”。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