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创业故事
  3. 正文

五次创业五次拿到风投 大旗网王定标讲述:创业 没有走不通的路

 2008-09-12 17:55  来源:互联网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2000年,他决定辞去戴尔华东区营销总经理加盟好耶。2002年,他在好耶局势一片看好时选择了离开,又接连做了天天在线、即时通讯联盟 、大旗网、迪岸传媒、ChinaYIMU数动时代等项目。在他的互联网旅程中,他五次拿到IDG的风险投资,前后有近1亿美元为项目撑腰。即使如此 ,当公司步入正常发展轨道时,他又会将公司交给合适的人打理,转而寻找下一个创业项目。他就是被业内称为真正“创业者”的大旗网董事 长王定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创业即为人生。不过,项目成功也罢、赔钱也罢,在王定标看来,都是人生路上的不同风景罢了。

如果早一点讲,我最早接触是94年底,跟大学同学筹备“世纪互联”的时候,他们去美国考察,知道了互联网这么一个事情。但是,世纪互联 我从事的时间并不长,大概也就半年时间,然后我们全家就搬到上海了。真正自己开始实践互联网是从99年底开始筹建好耶开始,那时候好耶 要做成中国的互联网广告公司,我就戴尔华东区跳出来(做)好耶这个项目。严格意义上说,(这是我)第一次亲自挑战互联网。

那个时候,互联网给我的感受就是心痛——资金消耗特别大,而且是没有风险投资的,完全靠自己积累的钱。那个时候,我记得买机器,买硬 盘都贵得要死,买一个调制解调器也要好几千块钱人民币,然后通过电话线上网。那个时候给我感觉互联网太耗钱了,做不起。(笑)

当时我倒没有投资,但是我们创业团队在里面应该是投了一、两千万人民币进去。我们是第一次创业的一个团队,然后中间出来做第二个公司 。那个时候投了很多钱,烧钱也很快。但是盈利——遥遥无期,那个时候要发展一个网民的程序是很复杂的。

当时在半年的过程中间,我没有任何获利。因为那个时候主要核心人物不是我——是我的同学,我想他的感受比我在这方面要深得多。我只是 在过程中做些筹备的事情而已。

99年再加入到互联网这个行业的时候,那个时候外企属于顶峰时期,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在国际化的IT企业里面很受重视,位置也很好,收入也 很好的时候。真正让我下定决心跳进(互联网)来的一条核心(原因)就是,我第一次听到有“风险投资”这个词。我觉得风险投资就是让我对过 去互联网那种心痛的感觉一下子被抹平了,因为别人掏钱了。(笑)所以很勇敢跳进去了。

当每一分每秒烧的是风险投资的钱的时候,选择的时候,你会觉得踏实很多。但是事实上,当你真正进去拿风险投资的钱,你发现更心痛,比 拿自己的钱还要心痛——因为那种责任感和压力会变得很大。

也许有很多人会对于我在加入好耶之前任戴尔公司华东区营销总经理的选择不解,之所以从传统的IT行业进入到当时是非常新兴的互联网行业 ,第一个是因为当年有一些接触,对互联网的未来多少有些了解,比如看看大趋势。第二个,我做这个选择凭着几个基本判断:一是互联网不 管怎么讲一定有未来;二我比较喜欢新的这种经济组织模式——由风险投资加创业者组成一个创业公司,这种模式我比较喜欢;第三也是我第 一次能独立地执掌公司的完整平台。因为在一个大公司里面,你无论如何都是它全球布局的一个旗子,不管你的职位多高,你是不会牵扯不到 产品、战略这些层面的(决策)。所以我喜欢这样的,产品是自己的,营销团队由自己组织。因为那个时候,我差不多是30出头,正好是人生需 要一次新的跳跃的时候,所以我当时就毫不犹豫地进去了。

我听到是互联网,几乎是没有犹豫。第二个,也是当时别人编了一个故事骗了我一下。他们当时告诉我好耶前身是一家互联网的软件公司,做 了一个网络广告的管理软件。我想软件公司嘛——IT我做了那么多年,管理这个团队对我来说应该不会很吃力,所以我毫不犹豫接受了,而且 加上后面有IDG的风险投资在里面,所以毫不犹豫就接受了。我记得我和IDG上海的合伙人章苏阳在披萨店见的面,就聊了一、两个小时,然后 就决定了。当时好耶只有四个最早的技术人员——四个兄弟。紧接着,那一周就安排了跟他们四个人一块吃了一次饭,大家彼此感觉好,就成 立了5人的公司。我作为cofounder(TOM科技注:共同创始人),就进入了这家公司。

说实话处于当时的情况我没有担心,因为我本身是创业者出身。我92年就跟同学一起创业了,我们是从地下室开始做起。这种环境我很熟悉, 我记得好耶第一个办公室是9平方米,放了两张桌子,两、三台电脑,连厕所都没有。我记得要上厕所要跑很远的一个工厂上厕所——就是这样 的一个环境。但是,我一点也没有(担心),可能也跟我这个人性格有关系,我比较喜欢挑战新的东西,别人眼里觉得难的事情我就做得很有兴 趣。如果这件事情所有人都觉得很简单,我反而不会去选择。这可能跟性格有关系,就误打误撞冲进去了。

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我的经历中,投资人很少给过我压力,倒是我自己给我自己压力比他们给我压力大。再一个,他们当时可能心里想,好 不容易骗一个小子过来,怕给我压力把我给吓跑了。所以他们那个时候,把这个行业描绘得如何好。我记得,那时候,他们跟我说:“定标, 钱你就放心地花,花完了我们马上可以再融,花不掉我们反而没法融钱。”但是,这个故事很快在两三个月后就破灭了。我是2000年1月份从戴 尔辞职,2000年3月份到位。当我到位,2000年4月份的时候,纳斯达克(股市上网络股)就开始往下跑。那时候突然明白了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 。当我把办公室set up(TOM科技注:建立)起来以后,我就发现没有钱了。当然,(我)稀里糊涂就上去了。当时很多猎头公司来找我:“定标, 互联网不行了,你还是回来吧。这个公司的什么区总经理……有好多这样的offer(TOM科技注:职位机会)”每个星期(我)都会接到好几个猎头 公司的电话,劝说我离开互联网。但那个时候我就咬牙反思自己,如果我从戴尔来到好耶是犯了一个错误,唯一能够弥补我错误的就是我把好 耶做成,才可以证明我不是犯错。如果从好耶再离开了,首先是证明了你一个错误,其次有可能犯了另外一个错误。很快,我记得我接手这家 公司好的记忆没有几天。本来那种好的记忆是告诉我现在创业终于有风险投资支撑了,所以从此创业就是坦途,很开心。因为我们以前创业受 过最大的折磨就是没有人给钱,不是没有想法。因为中国在我眼睛里是机会太多了,毕竟以前自己工作没多少年,没有多少积蓄,赔掉的钱也 多,自从有了风险投资发现这个世界一片美好。但是这种美好的记忆只持续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从此就陷入到怎么为生存,为资金的苦苦挣 扎之中。这个持续了有一年多时间。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坚持。我还是认为互联网大方向没有错。2000年,所有的媒体从各个角度对互联网进行广泛批评,如果我们冷静地看一个 数字,你就会知道你的选择不会有错——不管怎么看,网民的数量没有减少,都是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我一直坚信如果一个东西被别人需要 ,一定有它的商业机会。所以那个时候,支持我没有撤退的核心原因是我认为所有接触互联网的人都喜欢它,都认为它有用,这是一个信念。 当然这个信念代价也很高,自己不拿工资,自己还贴钱进来,我记得那时候是按周数现金流。

因为那个时候互联网——他们自己也害怕,拿他们钱很难很难。那个时候很多互联网企业就是因为钱烧光了,2000年那时候满大街户外广告牌 都是互联网公司的,公交汽车上、电视上……花掉很多钱。但我还没有来得及花钱,因为我们融的钱很少,第一拨融的钱才有32万美金。把办 公室设置完,我记得装修花了几十万,设备买完,服务器买完基本就没钱了。所以那个时候就要跟投资人不断协商,给他们信心,希望他们能 够续钱。但在他们决定续钱的这段时间里公司不能关掉,所以自己就借钱维持运转。我记得,最多的时候我借了两百多万在里面周转,所有的 服务器都是我自己找朋友,(和他们商量):“不要钱,等我赚了钱再还给你。”

当然在行业里做了这么多年,有很多很好的朋友给我很多支持。那段经历给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启示:做人无论如何要有信用,要不然在你困 难的时候就没有人帮助你。我困难的时候,确实有人帮助我。江南春就在那时候成为我们的股东,给我们买了一台服务器,拿了好几年的股票 。因为我们实在没钱买服务器了。那个时候他也很勇敢,因为毕竟他自己的公司也不大嘛。

到好耶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发产品。坦率的说,好耶的广告管理系统当时还是一个雏形,真正要面对现在大规模的服务还不够。所以 我组织重新开发新产品,这是*的第一件事情。第二个事情就是招聘。那时候,因为以前对互联网感兴趣的人都被有钱的互联网公司招走了 。轮到我招人的时候,那些对互联网感兴趣的人就不乐意来了,他觉得太小了。我记得特别印象深的,我面试一个人从一家互联网公司出来, 他一来就说我要做经理。我说你为什么要做经理?按照我传统行业的经验,一般一个员工做五年以后才有资格做经理。他说是啊,没问题,我 同意你这个观点,在我们互联网一个月就是一年,*了五个月了。确实,那个时候互联网的人都这么认为,互联网的一个月就是传统行业的 一年。我想这招人的环境实在是太难太难了,所以后来招了很多老师。所以现在我招聘特别喜欢用老师,老师心比较踏实、做事认真、有责任 感、学习能力比较强。我们当时好耶有好几个人都是老师。

各个专业都有,有教历史,有教地理的,有教数学的……各种都有。刚开始,我们是和网站接触卖广告管理系统。后来招一些人开始做网络广 告,做网络广告销售、策划、创意,其实那个时候整支团队里面很少有几个人广告的。开始,我以为是做个互联网软件公司,到后来所有的互 联网公司都没有钱,它就不会花钱来买我的广告管理软件。因为网络广告他们也卖不出去,所以虽然这个东西挺好,挺省他们的事,但是卖不 出去,他们又没有钱就没有办法买。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把广告管理软件和他们换。我把软件免费给他们用,你把你卖不出去的广告资源给 我,我们来帮你卖广告。好耶就从那天开始,突然从软件公司变成了网络广告公司。所以我也稀里糊涂的,我一下子蒙了,说广告是什么东西 ,从来都不懂。我就打电话问我同学谁懂广告。正好我的高中同学在北京,他是我认识的朋友中真正懂广告的。他说我有一个同学在上海,叫 朱海龙,你可以找他。我就像获得一根救命稻草一样,马上给朱海龙打电话。他当时在上海的FCB(TOM科技注: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在 这个行业干了七、八年,很资深。每个星期六,星期天,我就请他吃饭,跟他介绍网络,骗他。

每一周把我好的消息告诉他,一直骗了大概七、八个月。我记得是3月24号,我认识他请他吃第一顿饭,等他真正开始上班是11月初,最后终于 被我感动了。(笑)

后来,我想为了请朱海龙过来,我们一定要搬一个好一点的办公室。所以,我不惜一切代价,用了70多万——现在想想钱实在花得太多了,搬 到了上海非常好的办公室上海港陆广场,跟新浪、网易搬到同一栋楼里,自从换到那个楼里以后每次请朱海龙出来吃饭就比较容易一些了。

其实,最摧残创业者的不是这些事情,像我职业生涯中也做过那么些事情,到2000年的时候也差不多快10年了——我是90年工作的。所以,那 些事务性的事情不是最大的(困扰)。(对当时的我来说,)最困扰的是方向(问题),尤其我最难以忍受(的是)不知道(公司要)走向哪里,尤其当 你身边有一个团队,有投资者,有员工,有股东,他们都希望你把这个公司带到一个方向上去。但是创业公司很多时候都是迷茫的,但这个话 还不能说,这种煎熬只能你一个人承受,你不能告诉投资人“我不怎么走”,不能告诉员工说“我不知道怎么走”。但是你自己每一次当你安 静下来的时候,煎熬自己的就是这种(想法)——到底往哪里走可以把大家带出死路?这里面牵扯到很多其他环境的问题。有时候,自己有这种 判断,但是你敢不敢带着所有的人去赌这个方向?万一赌败了怎么办?这种煎熬是大部分创业者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最不喜欢创 业的核心问题。这种煎熬远比其他所有东西都厉害,也是很多创业者中途退出的原因。

我是一个喜欢分析的人,我的资讯量很大,特别喜欢看各种各样新闻,资讯,国内国外的。那个时候,我身边一定有一个英语特别好的人,把 国际互联网消息一两天就向我介绍一次。我当时做出的最大的一个决策——也是人生中最有挑战的决策,也是对好耶非常非常重要的转折,就 是从一家技术公司变成一家网络广告公司。这个难度在哪里?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国外最大网络广告公司Doubleclick(TOM科技注: DoubleClick成立于1996年,有500多家企业客户,1998年上市七年后宣布退市,2007年4月被Google以31亿美元收购。)把它的媒体业务卖掉了 ,转头再来做一个技术公司。而我这个时候的决定恰恰相反,要成立一个媒体团队卖网络广告。首先从这个策略上,反对的人就很多,说人家 这么大的公司,Doubleclick拥有十亿美金现金,而且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而它的决策是放弃媒体业务;而我们这家小公司手上没有钱,要进 入广告业,同时开3个办公室增加30个员工,相当于我们公司40%员工的量,手头又钱不多,网络广告连那些大网站都卖不掉,你凭什么卖得掉 ?很多人说你这是加速死亡,多30个人而网络广告没卖出去,钱又没了,这不是加速死亡吗?这个决策是我在好耶历程当中最难做出的决策, 也是我第一次感到孤独,非常非常的孤独。

周围的同事都不支持我,甚至董事会开了无数次会议讨论这个事情。当然最终促使我这么坚决(做出这个决定),和我的经历有关。因为我从大 学毕业就做销售,当年做销售总体来说比较自信一些。可能跟那个环境也有关系,曾经自己经常说一句话叫“狗屎也能卖得出去”,所以我想 网络广告无论怎么说比狗屎要好吧。所以就想,与其变成一个技术团队、一个十几人的小公司,多少年之后也不知道怎么办,还不如赌一把。 后来,我和投资人说“既使是犯错误,你们也要允许我犯错误,我犯错误我可以从错误中获得成长,而你们犯错误对公司没有帮助。”我的投 资人比较好,最终他们还是支持我:“对,定标,你这话说得对,让你犯错误也行。”

当时说实话,网络广告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占优势。第一,网民数量不够多,媒体规模不够。第二,网民又年轻,都是购买力不高的人,本身 不受广告主推崇。第三个叫效果,这就更没法说了,一说效果就到了死角。可是,和人家谈广告又没法逃得了这个效果。即使广告主被你说得( 认为)还有一店效果,他就会问“我的预算能不能从别的地方给你拿出来?在网络上投放(广告)的预算能不能替代我其他某一方面的预算?说我 在这里投了,在那个地方可以不投?”所以我非常头痛,我怎么说服他们?如果从逻辑上来分析,网络广告无论如何是没法卖的,那个时候卖 网络广告就是自投罗网。琢磨来琢磨去,我们琢磨了一个卖法,当然也是好耶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秘密,以前大家都不知道。后来,我们就去 卖体验。什么叫体验呢?我们跑到一个大广告主那里去,比如一家国际知名品牌的市场部负责人。我就问他一句话,我说:“我也不烦你太多 ,你对互联网的未来怎么看?答案有两种,一种看好,一种不看好。不看好,对不起我就走了,你不看好互联网未来,我就没有办法跟你讲太 多,浪费你的时间也浪费我时间,我就走了,这辈子不来烦你。但是他如果说看好。看好就行,我们一起来做一件事情,既然你看好互联网的 未来,互联网广告一定是你将来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你作为市场方面的专业人员,互联网营销是你不可逃的一个课题,我们一起让你成为最 早明白互联网广告怎么做的全过程的人。”我们就卖一个课程——一起学习的课程。我说一年你手里有几个亿的预算,我也不要多,给我20万 ,我把全部过程和你分享。其实,那段时候好耶卖广告卖的其实是互联网营销的一个课程,只是拿客户的案例来做case study(案例学习)而已 。其实你要从营销的结构上去看,早期的互联网到达(率)说不清楚,人群也说不清楚,几乎都说不清楚。所以我们第一年卖了八百万,就盈利 了。

第一年投八百万营销数字主要是IT类比较多一些。我记得那个时候还做过消费品润喉糖,招商银行最早就是我的客户,IT类偏多,消费类也有 ,但不是很多,因为这是学习,离这个行业越近的人,越容易接受互联网广告这个理念,他学习就愿意尝试。

我们是中国互联网盈利比较早的公司之一,我们从00年5月份进入广告这个领域,然后到01年8月份,整个公司单月就盈利了,这个信心就非常 强了。盈利了,心里也踏实了,虽然很多人并不看好这个公司。那个时候最苦恼几乎所有风险投资都不看好网络广告,批评最多的也是网络广 告,说光有流量没用,广告卖不出去。翻那个时候文章,所有的媒体都攻击你,只要你说是网络公司,只要是网络广告的盈利模式,他们马上 就摇头。更别提我们这个完全的网络广告公司。好耶的模式真正被看好,也是到04年才有投资者主动对它感兴趣,那个时候好耶每年已经做几 个亿的营业额了,已经到这个程度了。

最艰难的是团队,我觉得我运气比较好,第一是找到了朱海龙,他来以后对我们整个广告业务进行了比较好的系统化的梳理。之前,我们虽然 也在做网络广告,但是我们是一群不懂广告的人在做网络广告;第二个我们北京市场,坦率的说,当年马向群的加盟给我们北京市场的(胜利) 起了非常非常关键性的决定性作用。第一个运气比较好,有朱海龙,还有上海的杨炯纬,他是好耶最早的员工,他和我一样也是IT界的专业人 士,最后转变成网络广告的专业人士,他的学习能力很强,现在是好耶总裁。我的运气比较好,朱海龙、杨炯纬、再一个马向群,三个人的加 盟基本上奠定了好耶在这个领域的地位。

回忆这段从传统的IT行业进入到互联网,尤其后来进入互联网广告行业,这段过程对我来说,给我改变特别大,我觉得这几年当中进入互联网 一直成长非常快,当然也是我苦难命运的开始。我是从97年开始到现在10年当中一直做头,做一把手,觉得特别累。当然了,因为你做了一把 手,所以从一个商业化的角度去看你这个人,就比较完整了。在好耶那段时间给我最大的帮助是:第一,我真的明白了在创业环境下组建一个 团队并且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秘诀、关键点在哪里。第二,我以前是一个不懂广告的人,在好耶那段时间逼着我去学,我记得看广告方面的书 就看了100多本,到书店里去只要看到是广告行业的书就统统买回来,一天看七、八本疯狂的看,从此成为了一个至少是了解广告和了解传播的 人。再一个,我学会了怎么去跟投资人合作,怎么跟最早的创业团队合作,就是平衡职业的管理者、投资者和创业者这三者。我算做得比较好 ,因为基本上投资人跟我合作都很愉快,创始人跟我合作基本上都比较愉快。这三种关系也是当时很多创业公司经常碰到的,我的收获就是这 三个方面。

其实最重要是创业团队的文化,(因为)创业公司跟普通公司(相比),它的社会功能不一样。我总结(创业团队文化上应该)有四条:第一条,创 业公司对成功的追求应该是几乎偏执,不仅创业者本人,包括创业团队所有人,都应该把成功当成第一位的。什么叫成功当成第一位的?也就 是说可能家庭就放在后面了,可能妻子、身体健康就放在后面了。要想创业成功必须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做创业者可能离婚率比较高,得心 脏病的机率可能比较高,跟家人在一起的机会比较少。所以,把成功放在第一位,并且偏执地去追求成功是第一条。第二条,要能够容忍创业 公司的变化。我碰到的绝大多数公司没有谁说最终的成功之路跟它当年设想是全部一致的,所以大部分创业者都经历过迷茫阶段。一旦迷茫以 后,你就要做很多工作去测试,但是测试的时候员工就会认为怎么今天叫*这个,明天叫*那个,员工就会抱怨。但是作为创业公司,这 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没有这样的测试就永远不知道新的方向在哪里。第三个就是团队的信任,创业者无论如何都要在创业团队里建立权威,甚 至要建立近乎神话的崇拜感。原因是什么呢?以前我也想不通,觉得是搞个人崇拜。但是,实际上创业公司很难有逻辑的方法告诉员工我这样 做的是对的,因为你这个是新方向,你没有办法推理出来告诉所有人我这样做是对的,既然没有一个严谨的推理,每个人对这个事情有不同的 看法。可能你的一个想法让大家去实施,员工由于对这个想法缺少信任,在没有信任的情况下实施的结果很可能就跟挖井一样,很可能下面有 水,结果他少挖一下没有挖到,回来就告诉你没有水,最后你失败就不知道是策略错了还是执行错了。但是如果有百分之百的信任,每一次测 试都被做到最好,就也可能找出自己成功的方向。所以创业公司的所有员工都要建立这个(想法):我的老大不管怎么讲,就是他叫我去死,我 也要认为他叫我死是对的。只有这种公司才有可能成功,否则的话,很多事情不知道发生什么错误。当然最后一点,这也是我在创业后期才明 白的:创业公司有时候一直停滞不前,都是几十人、几十人,当它哪一天找到方向了,可能半年之内就变成几百人、一千人。这个时候公司管 理者面临的问题是当公司不断扩大,就需要高水平管理者跟进。但是,当你到外面找人来当头,老员工就有意见。所以我现在跟团队员工说, 不管公司怎么小,你们一定要做好心里准备不断提高自己,如果你不断提高自己的话,当公司突然找到方向扩大自己的时候,等于你的职业生 涯一下子面临很大的舞台,可能一个人变成带十个人,从带十个人变成带一百个人,但是如果你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公司就不得不从外面人 找高水平的人来作为领导。这四条是创业公司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个人认为,是秘诀之一。这是从创业的。从处理创业者和投资者来讲,其实 本质上很多矛盾是不应该发生的,不管是职业管理者、创始者,还是投资者,其实他们的大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它成功。问题出在哪里呢 ?(大家)总是互相抱怨。投资人把钱给你了,他心里是没底的,他再是风险投资,毕竟是把真金白银给了你,我也理解,如果我是投资人,每 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会想)“几千万投资出去了不知道能得到什么?”你想想,这种感觉是睡不着觉的。

他两眼一摸黑,这种焦虑感绝对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他就会来问你。但是如果你给他的情况透露得不够详尽的话,就会很麻烦。但是大家目标 是一致的。我认为,主导的人应该负担一个责任,让这两个方面建立和谐的关系。其实和谐的关系本质就是让信息披露得足够完整。我要做一 个决策,一般前两、三个月就会不断给他们数据,我下这个决定的依据是什么,我一定让他们了解。如果不把这些数据给他,他们怎么可能和 你得出同样的结论呢?所以要有很多耐心,你的工作即使再忙,这是你的头等大事——协调公司。你的股东、投资者和管理者三个团队之间没 有信任,这个公司怎么做都不可能成功。其实我们经常陷入一个误区,我是一个做事的人,你让我好好做事就行了,干嘛老让我写报告,写这 个那个的,你们无聊、投了钱不知道干事不知道帮忙还找麻烦,我认为这绝对是误区,这是CEO第一大误区。

我们做了很多很多的测试,比如卖软件不行,后来就免费给人软件,后来换广告资源,换广告资源之后做广告联盟,做了各种各样的广告投放 方法,什么按地域投放,我们2000年的时候就做过按照用户的cookie兴趣做广告投放。网络广告前期的理念,我们几乎都做过测试,还做过自 动网络交易平台,就像现在像阿里巴巴这种。我们01年就做过那种交易平台。可以上来就看到多少广告位,出什么价钱。

对于创业者应该在团队当中建立起绝对的威信东西,每个人做领导者的都想有。我读过斯蒂芬·科维写的一本书关于领导力的书。他说人的领 导力来自于三个部分:一个是人格魅力,第二个是利益的决定,第三个是恐惧。利益和恐惧都可以理解,利益是说你跟着我,我工资高;恐惧 就是你不跟着我,你要小心,像*、黑帮组织都是靠恐惧的。人格魅力核心就是你做人的一种本质,本质归纳起来很简单,就是“* ”三个字——这是有人类以来被重复最多的词汇,全世界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文化都是如此。我做人一直比较注重这个,做事要真诚,为人要 善良,“美”是指的做事要有原则,这个原则是大家通用认可的。在商业上不存在好坏,就是符合原则的东西就是美的东西。比如,你要有凝 聚力,你就不能最关心自己的利益,如果关心自己的利益,在很多判断上你的威信就会受损失。我是觉得从*的角度来说,这个事情比较 容易解决。当然也可能因为那些跟我合作的一些小伙子,四个人都比较年轻,我岁数大一点,我工作十年,他们工作一年,可能多少有这方面 的因素,即使有些时候他们想不通的时候,冲着年龄他们也就听了。(笑)

现在回想起来,在好耶的两年时间内唯一的遗憾是我觉得我离开得太早了。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可能不会选择离开。那个时候不懂,觉 得自己想法很多,我犯的错误是当每天工作性质都不变的时候,我觉得我很无聊。每天干的事都一样,所以我不能忍受的是那个。我在那种情 况之下,02年以后就一直不断做新项目。一旦一个新项目走向稳定了,我就开始做下一个。这是我很大的缺点,如果从成就来说,我完全可以 把一个点做扎实以后,然后再逐步做一个,但是我就缺少那一阶段之间一点耐心。如果当年在好耶完全可以那么做,比如在好耶做到02年底, 可能还会再做一个新项目,把它逐步作大。这也是可行的,当然我选择的是出来再做一个,这两种方式如果让我重新选一下,我可能会选前者 。我觉得那个会好一点,至少对我心脏伤害小一点。(笑)

我天生就是一个创业者。我们是2001年8月份盈利,之后我们就很肯定这个方向是可以支持公司继续往前发展的。基本上,8月份以后我就不断在讲,这个可能 朱海龙知道,我们俩只要在中午在一起吃饭,我就老说没劲,天天干一样的事情,我说海龙你要准备好接班。好几个月,那时候我和他(吃饭闲 聊)的主旋律就是这个。那个时候我已经在悄悄准备下一个项目了,当然后来从好耶出来,因为那个项目其实没有顺利,才又发生后面一番故事 。其实我是准备好了另外一个项目以后才从好耶出来的,但是那个项目因为投资者突然中间撤离、没有兑现这个事情,后来就没做成。我这个 人是不愿意回头的,然后再重新找。

我从大学出来挣钱都挣得比较快,我一直对钱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我认为我们这种人不应该活在为钱而挣扎的阶段,当然也有一个 原因,钱的多少跟我的快乐关系多大,我是过了那个基本线的,我不会因为钱而阻挡我寻找快乐的步伐。我也很理性的分析过,钱挣到多少程 度,不是我人生快乐的源泉。我把人生当做旅行一样,我喜欢看足够多、不同的风景。如果在这两个中间选择,我肯定选择新的景点,而不是 把一个公司带上市。这是一个风景,但是以前对我的诱惑没有那么大。我更愿意做前期阶段的东西,我是一个荣誉感比较强的人,我觉得人一 、两次把一个项目做出来可能还带有很多偶然性,但是你要能够连续不断多做一些,可以营造一种荣誉的感觉。

04年算是我的“创业高峰年”?这一年当中,我做了IMU(即时通讯联盟)、大旗网,为什么一年之内做三个 项目?这个也有很多无奈。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投资者说我是一个心太花的人,其实我真的不是,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件事做不好 我是不会做下一件事的。但是中间有很多机缘巧合在里面,一方面是,我刚开始做IMU的时候,做得不是很顺利。到后期,我觉得我没有能力战 胜QQ,所以我就决定去转型。所以每次转型的项目,其实后面的大旗网也好,迪岸传媒也好都是为转型而准备的项目。但是每次转型的时候, 投资者都说我们再投钱你就把它拆出来,多少跟他们信任有关系。我也觉得他们对我过分信任了,过高估计了我的能力,我想到一个什么项目 ,他们就愿意投钱。到最后几个新项目,完全是要给我IMU团队转型做准备的。但是每当我要转型的时候,他们就把这个项目拆出来了。这几个 项目是这么产生的。最后IMU的所有人都转到新项目里面去了,变成这样一个结果。所以才会一年之内变出三个项目来:迪安传媒,大旗网,和 ChinaY。

其实很机缘巧合。比如,我在大学里面做迪安传媒,在大学食堂做电视。就是因为江南春做这个,刚开始我们都不看好,后来觉得好 像做得还不错。投资人就打电话(给我)说:“定标,江南春的那个东西做得还不错,你怎么想?”我说:“你要想做一个很简单,在大学里面 大学生啊……”他们说“等一等”,大概通电话也就十分钟吧,就(决定)做(迪岸传媒)了。他说:“定标,三个月你可不可以签三十个学校? 如果可以,我们就投钱。”我一个半月就签了三十个学校,当然跟我也有关系,以前我在戴尔管销售,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有比较好的关系,所 以招到很好、很强的销售人员,他们在各个学校一会儿就签了。稀里糊涂,这个项目就上马了。

至于后来的大旗网和ChinaY。当时,做IMU的时候我找西陆社区的朋友咨询可不可以免费宣传,因为BBS发帖不要钱嘛。我说你们可不可以给做一个自动发帖机,天 天往各个BBS里面发帖?他们说可以做,但是没有效果,这会被那些版主骂死的,不仅对品牌没有正面宣传,反而是负面的。但是他们说BBS确 实有一些很好的内容,我以前很少看BBS的内容,他们给我看,我一看就是十几个小时。我觉得(BBS)很有趣,我说你可不可以把这些东西拿 出来,用页面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看,会很受欢迎?后来就去干了,流量增长很快,刚开始打点擦边球,流量增长很快。后来,投资人又开始投 钱,就把它变成了一个项目。ChinaY是我做的事情里面,现在最后悔的一件事情。我从来没这样做过事情,但是那一次确实做了。因为那个时 候在美国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叫Facebook。我想我是中国比较早了解这个模式的人,就把IMU最后剩下一个技术团队转向过去,完全是 copy(TOM科技注:拷贝) Facebook的模式。我其实很后悔,完全copy确实是一个极其愚蠢的选择,不应该发生在我身上。但是当时就做了这件 事情,也有投资人愿意投钱。

后悔就后悔在没有分析你真正给学生的需求是什么?仅仅是因为国外成功的东西拿过来复制?虽然中国互联网有很多人这样做, 但是不是我愿意做的。我老觉得中国国情跟国外不一样,但是当时我也不知道,就稀里糊涂干了这件事情。所以我在投资ChinaY以后,我用一 年时间不断去纠正我自己的错误,找一个真正被别人需求的的应用,当然还是面向大学生。最近,我们会一项新的应用,用来弥补这个错误。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80%以上的时间都在大旗网。原因很简单,大旗网在业界批评声音最多,这个模式所有的人都看不懂。我也懒得去 解释,这里面给予我荣誉感也最多。我必须把它做成一家成功的公司,才能满足我挑战的欲望。看不懂是可以理解的,我也说过,互联网的每 一拨人都会由于过去的一些惯性思维,导致对下一次的机会看得不好。不要说互联网,其实很多行业都是这样的。经验是一把双韧剑,既可以 帮助你,也可以阻碍你。所以我更多把经验当成是绊脚石。我相信看大旗也是一样,很多人通用的对web2.0的看法是说,通过做平台,有用户 有流量,产生流量以后有网络影响,靠广告(获得)收入。但是这里面有一条可能是他们忽略的。忽略的是什么呢?由于web2.0的核心特质是用 户产生、传播内容,叫UGC。但在同时,由于这种开放性,同时web2.0公司也失去了里面最优质的营销资源。web2.0企业做了大量的流量,因为 它的内容都是用户产生的,所以它把最有价值的这部分资源——内容,反而是开放掉了。它最优质的营销资源开放掉了,不控制在自己手里; 而它把一个劣质的广告资源,比如说当年有人做博客广告联盟、bbs广告联盟,在营销来看,这是把劣质的营销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由于这一 点点变化,导致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彻底便了。首先,如果你是最初的营销模式,你未必就要建bbs,或者建博客,因为所有的BBS都是开放的 。如果你要做软性营销的话,所有的资源都是有的。其次,如果你仅仅做广告资源,那么你要面对广告主的两次选择以后的第三次选择才能到 你。就是说,同样是BBS,大网站有BBS,小网站也有BBS,如果BBS没有区别,广告主一定会优先选择大型网站,包括博客、视频。这是一次选 择。而软性营销的资源不控制在你手里,被*、营销公司给拿走了。所以,虽然你的平台的内容是用户免费上传的,是省钱了,但是你 同时也丢掉了最优质的广告资源,你就成为了广告客户的第三次选择。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生存环境就比较恶劣,虽然你成本不高,但你也 很难获得大收入。而你同时面临大网站的挑战,比如新浪,网易,TOM……中国十大网站统统都有社区,不仅有BBS,也有博客,将来我相信肯 定也有视频,有交友。那么,你就要和他们去竞争。最终的趋势是,我认为绝大部分Web 2.0的公司不会成功。不是说web2.0不成功,它这种平 台一定会成为大型的、或者带有专业特色的网站的流量用户蓄水池。但是如果仅仅做一个BBS、做一个博客、做一个视频站,它的生存机会就比 较小。除非你不是广告模式,如果你是广告模式,你就是广告主的第三次选择,不是广告主的第一次选择。当我们做web2.0的时候,很多人沿 用了传统媒体思维:你要做营销就要先作流量,你做流量以后才做广告。但是实质上,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你最优质的广告资源是 开放的。为什么全球到现在没有一个web2.0的独立IPO(TOM科技注:上市)公司。去年发生了好几起并购,很多人觉得遗憾,但是事实上并不遗 憾。Myspace 5亿美金被卖掉,Youtube 19亿美金被卖掉了。但是你想想那些网络广告公司都不起眼,你从来没听说过,Doubleclick 39亿卖掉 ,aQuantive接近60亿美金卖掉(TOM科技注:今年8月14日,微软宣布收购aQuantive,价格为每股66.5美元,总计支出60亿美元,这是微软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你觉得挺奇怪,web2.0被人家吹到天了,Youtube 19亿美金已经算是高价了。原因是如果你是营销模式,web2.0未必 是最好的做法。

所以就为大旗制定了一个新的方法。很多人不理解这个新的方法。很多人看大旗网,不知道我们到底怎么收钱的。其实我要做广告,我不需要流量,我只要了解社区就行了,我把大旗定位成中国最了解网络社区的公司就可以了。

其实一开始我们就是这条路,但是中间执行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人不够坚决,跟团队有关系,一直到非常坚强的管理意志贯彻以后才成功。 举个例子,以前很多人说这跟发帖机干的活不是一样吗?是啊。如果你不能告诉别人你和发帖机干的活儿不一样,你就没法干。你必须完整地 、由非常专业的团队把它做成。这是不一样的,一定要看好结果。说容易吧也容易,每个人都可以发帖,每天互联网有几百万的帖子。反过来 也一样,既然几百万个帖都在发,要想获得别人眼球的难度就高了,但是这不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可能的。如果通过专业化的运作,你是可以 做到的。所以,我花比较多时间是因为我非常挑战这件事情。(笑)

IMU是我最希望它成功但没有成功的。特别遗憾,我在02年特别看好IM(TOM科技注:即时通讯)这个方向。我当时也说过这样的话,QQ 对IM的垄断不是产品的垄断,是一个对互联网生态环境的垄断。做IMU的时候,我希望做一个IMU的联盟。我觉得靠一己的力量来打败(QQ)几乎 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我很想做联盟。但是很遗憾的是,很多大企业并没有被我说服,我也想说服新浪、网易、TOM、金山……其实,互联网大佬 我全部去说服过它们,都没有能说服,所以靠我一己之力就没有完成。其他的项目呢,我觉得在中国做一个失败的公司挺不容易的。(笑)只 是做大做小(的问题),基本上都会成功。我给投资者或者团队的承诺是,我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做成行业最好的,但是行业最好的到底能做到大 ?这个我没有办法向你承诺,但是如果做不成最好的,我觉得我是失败的,所以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希望做行业内最好的。

可能跟天生有关系。我是属猴的,双子座,人家就说看这两条就符合你的性格,就是那种特别喜欢新东西的。我是喜新不厌旧的人, 也是从农村长大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启发。我小学四年级就离开家了,父母也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小时候,我在生产队还打过工呢 。人生有时候自己不知道,稀里糊涂就过来了,反正就是好奇,对一些新的东西喜欢琢磨,喜欢观察,喜欢挑战。

我觉得,互联网给了我这种性格一个非常好的施展的舞台,让我的人生变得很多姿多彩。没有互联网,就没有风险投资这种经济模式 ,没有这种模式没有办法满足我自己这种好奇心,就靠我自己不断拿钱出来也不行。这个(互联网的模式)好像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所以我非 常享受互联网的这个过程。另外,对我个人来说,在行业里面变化特别快,新东西、新事物特别多,就让你心态很年轻,跟年轻人在一起习惯 去想一些新的东西、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心态比较好,至少把中年男人综合症推后了几年(笑)。有的人到35岁,基本上有中年男人综合症, 比较低沉。像我们就不一样了,虽然人家看你已经很老了,但是你成天脸上还是挂着笑容,还是跟孩子一样,心态更年轻一些。

谁都不知道互联网的下一个机会在哪。但是,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特别喜欢举星巴克这个例子。咖啡文化,据我了解大概出现在 400多年前,在西方已经是一个非常深入的民间生活的文化,很多人家里早餐都在喝咖啡的。但是在这种高度发达的服务业,在几百年咖啡消费 历史环境之下,作为咖啡为主(的星巴克)还可以成为非常快速崛起的生意模式。用这个眼光看中国,你就会觉得中国的机会太多太多了。

所以 同样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也一样,我认为互联网才刚刚开始,它还在不断的还会更块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只是说每一代互联网成功的窍门都是 不一样的,千万不能拿经验来套。在互联网里面如果想面对机会,你就得大胆去尝试,就得摆脱束缚,摆脱过去的经验。因为如果是一样的, 相似的规律的话,全世界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互联网,它已经在这一代人里面被挖掘得差不多了,所以(成功的窍门)一定是不一样的。所以, 我觉得你本着这个心态不断观察互联网,不断适应和尝试,还会有很多的机会。切忌抄,或者用过去的经验。还有一个互联网相对过去创业要 难,难在互联网已经形成了它的格局。网民数量多了,好像感觉机会更大了,但是网民数量多是因为网络上有一些固定的应用吸引他:第一是 邮件,第二是新闻,第三搜索,第四是社区。网民上网的目的比以前就更明确了,所以作为一个新的应用说服网民的难度也比以前高。

所以当 你把网民从别的模式抢过来的时候,那些人也不是傻子,所以成功的难度也比以前要大。所以,结论是还有很多机会,但是不要用经验去套, 难度比以前高,对团队资源整合能力、营销能力的要求都比以前要高。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 暂不要创业,谁创业谁死

    关注卢松松,会经常给你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和观点。卢松松视频号会员专区有个会员提问,我感觉挺有代表性的,写成公众号文章,分享给大家:松哥,我花了太多时间在思考上,而一直没有行动,名副其实的想的多做的少,同时感觉对这个世界缺乏了好奇心,不知道怎么去调整自己目前的这个状态,能量场太低。目前正值毕业季,我学的

  • 2024,你是谁?

    某种程度上“不惑”靠的不是年龄和阅历,而是时代背景下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

  • 中小微企业老板,如何讲述一个引爆人心的创业故事?

    有粉丝留言说,我是一个中小微企业的创业者。我一直关注您的公众号文章,也非常清楚私域用户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来吸引他们。但我并不清楚如何开始讲述我的创业故事,希望能得到秦刚老师的一些指导和建议。非常感谢!现在互联网平台上,关于普通人逆袭的十年体故事点赞和评论一般都是最高的,越来越多的

    标签:
    创业故事
  •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新能源下半场竞争的是「体系与生态」| 大宝访谈

    嘉宾/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出品/大宝访谈最近几年,新能源市场风起云涌,逐浪成势。储能、动力电池、氢能、光伏和光电材料、可控核聚变、碳化硅芯片等细分赛道,技术指数级迭代,规模爆发式增长,整个新能源产业被视为中国经济长线跃迁的重要支柱,未来十到二十年最确定的趋势性机会。作为重要的参赛者,业内不可忽视的一股力

    标签:
    新能源汽车
  • 访谈6家区域龙头便利店,破解“本地红利”增长密码

    便利店的三大“本地红利”。

    标签:
    便利店
  • 请善待,那些舍得借钱给你们的人!

    这几年的一桩桩,一件件,真的是看透了太多,认清了太多。

  • 从微博到公众号再到私域的创业弯路

    互联网爱好者,打我爱好互联网的那一年起,就先得了职业病,头发就疯狂的抛弃我,这10年每一天都在舍、得之间徘徊着,不过,现在不用了,因为我不再拥有它了。爱咋咋地吧,我这个就是当触网之后的回忆录吧

    标签:
    创业故事
  • 华为宁可赔掉10个亿,也要辞退这7000名老员工

    任正非曾说:华为宁可赔掉10个亿,也要辞退这7000名老员工,而且年龄大多在34岁以上。到底怎么回事?2019年,华为7000多名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相继向华为公司提交请辞自愿离职,辞职后的老员工需要重新竞聘才能上岗。任正非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狼性精神不能灭!

    标签:
    华为
  • 创业35年,黄光裕依然是他

    黄光裕也在进化。除了高举高打的早年风格之外,他似乎也变得更具策略性。例如,他开始与先前的竞争对手走到一起,甚至包括零售后起新秀,他试图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方式为国美提速。

    标签:
    黄光裕
  • 联拓宝实力服务商曹金龙,如何做到日激活266台设备

    联拓宝是一款专为支付人打造的支付管理平台,随着平台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合作伙伴,为此我们专门推出“实力派”频道,为你介绍成功合作伙伴的心路历程,他们曾经也是普通人,结缘支付,通过一些思路和方法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相信你能从他们的故事中受益。

    标签:
    移动支付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