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距离最后的关口只差一天。
6 月 25 日,OpenAI通知部分开发者,将从7月9日起阻止来自其不支持地区的API 流量,不幸的是,目前OpenAI仅向161个国家和地区开放API,中国恰好未包含其中。这意味着,中国的开发者们将不能使用来自OpenAI的API服务。
这份“禁令”,有人将其与曾经的“芯片”断供相类比,认识到国产大模型发展的重要性;也有人设想未来,看到了国产大模型崛起的机会与即将面临的严峻挑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或许就是OpenAI这个大模型领军者的能量。
不过作为追随者的国产厂商,历经两年的发展已经变得有模有样。在OpenAI禁令下达的不久后,这些厂商已动作起来,试图吃掉OpenAI遗漏的盘子。那么,这个盘他们真的能接得住吗?
抢客竞赛
OpenAI禁令对大模型行业有何影响?
一边是部分开发者的层层担忧,一边却又是大模型厂商的跃跃欲试。
目前,国内使用OpenAI的技术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对接OpenAI官方提供的API;一种是对接微软智能云Azure提供的OpenAI技术。当下,虽然第一种渠道被关闭,但第二种渠道仍然畅通,甚至微软内部员工表示,今年包括中华地区在内,工作重心是推OpenAI。
这意味着,OpenAI禁令的影响在开发者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事实上,对开发者影响大的反倒是禁令发布后国内厂商们的动作。
当一条街上最受认可、人流量最大的饭店被关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周围的饭店会趁着这个机会大力促销抢客。现在的大模型领域就是如此。
随着OpenAI禁令的公布,大模型厂商迅速行动起来,推出了自己的迁移方案,甚至有的还抛出了零成本迁移服务,主打的就是一个“来就行了”。
其中,最先动起来的是百度智能云千帆,推出“0元迁移+服务”的豪华套餐。其中,文心旗舰大模型首次免费,针对OpenAI迁移用户赠送与OpenAI使用规模对等的更高级旗舰模型使用包,在7月25日24点前适用。
大厂中,阿里云也不甘示弱,承诺提供“最具性价比的中国大模型替代方案”,通义千问为中国开发者提供2200万免费Tokens和专属迁移服务;腾讯云宣布为新迁移企业用户免费赠送1亿腾讯混元大模型tokens(标记),并提供免费专属迁移工具和服务。
此外,智谱、零一万物、百川智能、月之暗面等也加入到这场接盘之争中,抛出了“特别搬家计划”“Yi API二折平替计划”“零成本迁移计划”等。其中,月之暗面发文表示,“Kimi开放平台接口完全兼容 OpenAl,最快五分钟实现丝滑搬家。”
这些新老厂商们有着自己的底气。如果说发展早期,国内厂商许多“套壳”OpenAI,将技术化为己用,甚至大厂都有过这样的传闻,那么经过发展,当下国内厂商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的实力。
如周鸿祎所说,“国内在早期大模型训练时,会用OpenAI来生成一些微调的数据,相当于把OpenAI GPT-4的能力‘蒸馏’到国内本地大模型里,但这是在大模型发展早期。现在大模型的很多训练方法、数据、工具都已经发展非常成熟了,这样做的厂商应该也不太多了。”
从行业端来看,这次OpenAl禁令,除了让一些仍然继续“套壳”的厂商生存艰难外,对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国产厂商反倒是利好:一,给他们空出了一点儿盘子;二,敦促他们继续加强自主研发投入。
曾经在团购、共享出行、共享单车这些领域上演的百团大战,如今正在大模型领域上演,且战况更加激烈。
最近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4)上,参展大模型的数量由去年的30多款,迅速增长到百款,其中有阿里、华为、百度、商汤、腾讯、网易这些老牌大厂,也有智谱、百川智能、阶跃星辰这些新势力。
“这个WAIC是我参加以来最火的一次”,百川智能技术联合创始人谢剑在一场论坛中感慨道。
火热的市场,催化着这些厂商不断迭代,此次大会期间,华为、快手、商汤、腾讯、网易、B站等厂商各展所长,或从娴熟的业务入手,或从精通的视频起步,或发挥自己在语音能力上的优势……
中小厂同样有自己的竞赛智慧。有厂商表示,2023年做了20多个应用场景测试,而今年仅保留和聚焦了“企业营销大模型”这一场景,并不断进行深挖,解决最困扰企业发展的获客成本问题。
如果说2023年是大模型的诞生元年,那么2024年就是大模型的应用元年。所有人都试图找准自己的优势,更快找到自己与产业、与商业的落地点。OpenAl禁令后的抢客竞赛,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竞争新日常。
落地之战
从团购到外卖,从共享出行到共享单车,中国互联网的每次竞争,都离不开价格战的影子。降价抢客户——市场份额提升——涨价赚利润,这几乎是每次行业竞争的基本路径,互联网厂商们对此已经形成依赖。
大模型上,似乎也是如此。OpenAl禁令后的抢客竞赛,其实不过是大模型价格战的缩影。自今年5月以来,国内厂商就掀起了一轮大模型降价潮,可以对标GPT-4等全球主流模型的自研模型,它们将价格从每单位几分降到了几厘。
百度就宣布文心大模型4.0 Turbo(ERNIE 4.0 Turbo)面向企业客户全面开放,输入输出价格分别是0.03元/千Tokens、0.06元/千Tokens。
当然,这些聪明的大模型厂商们,并没有对大模型降价效果寄予像其他行业那样的厚望,与团购、外卖、共享出行这些更偏向C端的行业相比,更偏向B端的大模型投入更高,用户对价格的敏感性也并没有那么高。
一个共识是,AI将是一次巨大的成本驱动型的生产力革命,但企业在使用AI并不是成本驱动,而是由能否产生业务价值来决定。通俗地来说,企业使用AI是为了降成本,为了更高的生产效率,但企业使用AI并不像普通人那么在乎钱,而更在乎好不好用。
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何晓东的看法,代表了一大部分业内人士的心声:“大模型价格战短期来讲确实会繁荣生态,但长期来讲一定不是长久之计,现在的价格可能连电费都不一定付得起。”
可以预见,大模型的价格战将在理性与谨慎中展开。华泰证券在一份研报中也持这一观点:“我们认为,国产厂商在这波降价中,并不会盲目打价格战,仍然会考虑成本等因素。”
截至今年5月,通过对各大模型厂商的降价模型进行统计后,华泰发现,降价甚至免费的并不是模型厂商最先进的模型,往往是Lite轻量版或本身价格较低的模型。同时,“降价幅度较大(80%以上)的多是国内互联网大厂,拥有自有的云算力基础设施。”
意不在价格战,那么国内厂商的这些降价动作真正目的是什么?
大模型兼顾C端和B端属性,OpenAI的ChatGPT可以在全球普通科技爱好者中掀起一轮机器人对话热潮,也可以与苹果、微软合作。前者让大模型这个概念爆火,让OpenAI估值暴涨,让全球资本看到大模型的无限前景;后者让大模型落地到产业中,让它可以商业化。
现在许多大模型厂商都有面向C端的聊天机器人,这成为它们向普通用户展示自身能力的窗口。但大多数厂商都像OpenAI一样将当前的发展重心放在了商业化上,其优先级甚至超越了模型能力的发展。据外媒报道,OpenAI 正在考虑将其治理结构转变为一家营利性企业。
尤其是对于中国厂商来说,商业化普及必须加速。原因有二:
一,投入大。大模型投入动辄数十亿、数百亿,再大的企业都不能长期单纯投入不产出,所以需要一边深入基础研究,一边做应用研究,将技术尽快转化为成果,促进技术与市场的正向循环;
二,赢者通吃。大模型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在商业化上慢人一步就必须耗费更大的成本抢回份额,甚至还可能步步慢。
而无论是成长为超级应用,还是发展为深入产业的超级模型,大模型商业化普及的前提是用户/客户普及。
民生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当新应用上线时,市场应从成长性的维度出发,观测用户规模和活跃度、下载量、产品迭代等指标,关注应用的发展潜力,弱化对付费用户规模、付费渗透率等营利性指标的考虑。
降价,永远是刺激消费,提升普及率的有效方式,在大模型领域也不例外。据阿里云CTO周靖人透露,降价后大批客户在阿里云上直接调用大模型,近两个月,通义千问开源模型下载量增长2倍,突破2000万次,阿里云百炼服务客户数从9万增长至23万,涨幅超150%。
有用户/客户就有生态,有生态就有规模和增长。作为API资源供给方,AI开放平台存在一个这样的飞轮:更多的API产品、更低的调用单价——更好的AI能力和体验——更多的开发者入驻——形成更大的产业生态——反哺AI平台壮大——更多产品、更低单价……
价格竞赛背后,打响的是一场商业化落地之战,更是未来门票的抢夺战。谁能抢到更多的客户,落地更多的场景和产业,谁就在竞赛中更有优势。
结语
在打响价格竞赛、抢客竞赛的同时,大模型厂商不能忽视的还有另一个关键之战:技术之战。
降价竞争的背后是技术之战。单纯牺牲自身利润的降价是莽夫之举,正面的案例是优化架构中的各个部件,降低训练成本、推理成本。
竞争的终极是技术之战。大模型是一个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顶级的技术几乎是一切竞争的先决条件,造轮子、买沙发式拼汽车的糊弄方式在这里一定不适用,别人不会留着时间等你,用户也没有耐心等你。
现在才是竞争加速的初始阶段,但也是关键阶段。或者说,任何时候都是关键阶段。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北京时间6月25日凌晨,多个地区的OpenAI用户收到了一封来自官方的邮件。邮件显示:“您所使用的APl流量来自OpenAl目前不支持的地区。我们将从7月9日开始采取额外措施,阻止来自不在我们支持的国家和地区列表中的地区的APl接口。”所谓的API,就是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开发者通过使用OpenAI的
每一次新旧代际转换时,都会上演这样的一幕:“畅想很多,落地很少”,AI原生应用似乎也不例外。关于AI原生应用的呼声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但普通用户对“AI原生”依然陌生。除了新业态普及的周期性,AI原生应用的爆发与否还涉及另一个议题,即怎么降低AI原生应用开发的难度和门槛。刚刚结束的华为开发者大会202
近期,苹果发布M4芯片,号称“比当今任何AIPC的任何神经引擎都强!”紧随其后微软携“Copilot+PCs”的概念加入AIPC激战。截至目前,包括联想、惠普、华为等多家主流PC厂商在内,已经至少推出了超50款AIPC产品。AI重塑行业的机遇,谁都不想错过。对于企业来说,能否积极拥抱AIPC十分关键
5月9日,在北京阿里云AI智领者峰会上,阿里云CTO周靖人公布百炼大模型平台最新进展。百炼平台从模型开发、应用开发到算力底座全面升级,更加易用、更加开放,引入更多模型,还率先兼容LlamaIndex等开源框架,企业可自由替换能力组件来适配自身系统。针对当下企业最关注的RAG链路,百炼提供灵活开放的企
我花了2天时间,把松松最近1年的爆款文案+关键词+情绪+口头禅整理出来,4000多字的Prompt,都是一点点打出来的,再投喂到AI大模型里。使用的平台包括:通义千问、文心一言、智谱清言。接下来我吐槽下这3家AI模型的创建指令(Prompt)的体验:(注,本文只说指令功能,不说其他)(1)智谱清言智
从新闻网站与搜索引擎的十几年较量历史中总结,大模型公司向内容方付“版权费”或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创新的速度比创新本身更重要。”埃隆·马斯克曾这样说到。近日,由马斯克所掌舵的特斯拉,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推出了第二代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距离第一代面世,仅过去9个月。加速升级的人形机器人不负所望,成了今年WAIC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一大看点。除此以外,今年的WA
文|智能相对论作者|陈泊丞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产业发展主论坛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谈了些对于AI大模型的看法,语惊四座。他先是指出,“百模大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尤其是算力的浪费。但同时也使得我们追赶世界上最先进基础模型的能力得到了建立。”而
文|智能相对论作者|陈泊丞苹果终于公布了最新的AI进程。一个月前,正如此前预期的那样,人工智能是今年WWDC发布会的焦点。全程105分钟的主题演讲,就有40多分钟用于介绍苹果的AI成果。苹果似乎还有意玩了一把“谐音梗”,重新定义AI为“AppleIntelligence”。但不管怎么说,此次苹果AI
北京时间6月25日凌晨,多个地区的OpenAI用户收到了一封来自官方的邮件。邮件显示:“您所使用的APl流量来自OpenAl目前不支持的地区。我们将从7月9日开始采取额外措施,阻止来自不在我们支持的国家和地区列表中的地区的APl接口。”所谓的API,就是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开发者通过使用OpenAI的
OpenAI一纸禁令,挑动了大模型行业的神经。但没有什么阻碍,可以抵挡技术向上的决心。在不少大模型厂商开出优惠价格,试图从OpenAI禁令中截流用户的同时,国产大模型的代表企业科大讯飞,拿出了直面技术挑战的勇气。6月27日,科大讯飞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讯飞星火4.0发布会。在“懂你的AI助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