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门外汉”恒大:掀起“地产”造车新运动?

 2019-01-25 17:23  来源: 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推荐】海外独服/站群服务器/高防

不到半个月,恒大火速敲定了一笔9.3亿美元的交易款项,却比驰援贾跃亭低调了许多。

元旦前后,许家印和贾跃亭之间旷日持久的纠纷才尘埃落定,恒大通过一家公司找到了NEVS,蒋大龙兴致盎然,一拍即合地送出了51%的股权。

许、贾在控制权上争得“你死我活”,蒋大龙看似却毫不在意,倒不是他比较大度,归根结底还是“缺钱”,比贾跃亭更缺。NEVS天津工厂总投资高达42亿元,虽然有天津方面12亿元的投资以及100亿元授信,但有消息称,在NEVS收购萨博及破产保护重组阶段,已经吞噬了蒋大龙约75亿元的资金。

蒋大龙的配合,让这场交易畅通无阻,恒大看似也补完了造车“拼图”上的关键部位,但这用钱“拼凑”起来的车,要想在许家印的方向盘下背起整个恒大疾驰,可能取决于其“地产”思维能不能生效。

许家印难寻下一个“贾布斯”?

如果恒大买下FF,可能是拿下新势力造车中一张不错的牌,而如果只是收购NEVS,最多算是获得了一张进门的入场券。

NEVS始于萨博。2012年,汽车圈最热闹的事莫过于国内车企争相竞购萨博,香港国能生物发电集团NBE与日本风投Sun Investment为此专门成立合资子公司,选定瑞籍华人蒋大龙为新公司总裁,NEVS由此诞生。虽说NEVS最后出乎意料成为胜者,并由此名声大噪,但往后公司却一直为其所累。

这和蒋大龙不无关系。竞标萨博中,蒋大龙信誓旦旦,“如果成功收购萨博品牌,就会启用企业自身品牌—NEVS,否则退出收购”。这固然是为新能源汽车的转型铺路,但完全抛弃一个在业内拥有崇高赞誉的品牌,立马转而猛推尚未成型的新品牌,其中风险可想而知。

据瑞典媒体报道,自从被NEVS收购之后,萨博汽车不少车型已经停产,而位于特罗尔海坦的工厂由于产能过剩,反而做起了“代工”的买卖。即使如此,公司依然游走于资金紧张边缘,还在2014年8月向当地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在这一关键时期,蒋大龙被迫把眼光投向内地,借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的12亿人民币,暂时度过财务危机,此后NEVS也摇身一变成为国能新能源。

萨博消失、国能未起,蒋大龙一边勉强维持这种不尴不尬的局面,另一边却大肆拿地建厂,在这点上,恒大和国能倒真如其所言“双方的理念十分吻合”。

按照9.3亿美元的收购价计算,国能新能源汽车估值约23亿美元,对比此前恒大选中的FF,据最新消息,FF美国公司正在推进新一轮融资,目前估值超过100亿美金。而即使是当初恒大投资时,FF 45亿美金的市场估值也远超国能。

许家印此时难免焦虑。2018年年底,国能9-3电动车刚刚上线,就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动力系统来讲,这款车型采用永磁同步电机和三元锂离子电池(宁德时代)的动力组合,其中电机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分别为130kW和280N·m,电池容量45kWh,电池能量密度122Wh/kg。

而优秀电动乘用车的电池能量密度在160-170Wh/kg之间,同时16.98万元的预售价格也缺乏价格优势。

恒大这笔生意亏还是不亏,现在不好定论,但不到半个月就定下了许家印造车梦的“执行者”,这说明先于“造车”铺开的“卖车”渠道,以及先于“谁造车”进行的“在哪造车”布局,已经到了不能再“前后倒置”的关键时刻。是以,恒大“地产”式造车也正式起航。

恒大造车术:“规模扩张,资金为王”?

2018年年初,中国恒大的2017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不再满足于先“大”后“恒”的规模论:“一味追求规模的恒大已经过去了,对今后的恒大来说,利润的重要性高于规模”。

于是,许家印振臂一呼,一个多元产业集团的构架在短短半年内就落了地,速度一如当初从立项到面世只用了三个月时间的恒大冰泉。

恒大的执行力,即便对比互联网巨头也不遑多让。然而接近20年时间里,恒大一直以规模取胜,产业转型的难点不止是资金和精力的消耗,更难以改变的是理念。就目前恒大为新能源汽车铺设的格局看,房企造车一贯延续着地产思维的精华:规模扩张、资金为王。

去年4月份,恒大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将在未来十年投入1000亿元,进军高科技产业,新能源便在其中。而后紧锣密鼓的高额收购和投资全面开花,6月起,恒大首次宣告以67亿港元投资FF,9月以145亿元入股广汇集团,年末再以2亿美元购入FF香港所有资产。如今算上NEVS 9.3亿美元的交易,恒大公开投资已超过340亿人民币。

这一场景似曾相识。

2015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直言,2月10日发行的金额为10亿美元的12%优先票据,主要为寻找并购地产业务做准备。后来短短一周内恒大连续完成了两宗大手笔并购:16.07亿元摘得武汉三江航天房地产67.08%股权、55亿元收购重庆中渝集团92%的股份。在地产兼并的浪潮中,许家印向来信奉“资金为王”。

恒大拿地,是以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为原则进行投资扩张,就像并购中小房企,其选择项目多数处于已开发或者可开发的状态,这就直接缩短了公司开发周期,加快周转速度。而这一地产式思维在造车大业上也不无体现。

在广州南沙保税港区那块地亟需引入纯电动汽车组装项目的压力下,为什么反而选择了品牌知名度低的国能?除了萨博的技术,很大程度上也看中了三大生产基地。去年2月,国能投资200亿元项目落户上海松江,还计划于2018年下半年启动位于瑞典特罗尔海坦的现代化工厂,加之天津总部,恒大意在为新能源汽车的规模生产配置齐备。

国能为新能源梦想所做的扩张,透露出一种对“乐视模式”的追随,而恒大一次选中乐视的创始人,另一次又选择了乐视的“继承者”,可见许家印依然偏爱先“大”后“恒”,“规模扩张,资金为王”的道理颠扑不破。

互联网造车“圈钱”,恒大拿钱“堆车”?

新能源造车势力中,尤以互联网公司和房地产巨头跨界引起的争议最大,同样财大气粗、一掷千金,可极为缺乏汽车产业背景与深厚技术积累。当他们站到舆情关注的中心,业内人士高喊着,“汽车不是用钱堆出来的”,让在融资战打得不可开交的互联网车企们颇为尴尬。

如果说互联网公司通常是拿着一辆刚从PPT走出来的车“圈流量”、“圈资金”,那恒大新车还没造出来,全产业链的规模扩张便已开始。

去年8月份,恒大法拉第公司的揭牌仪式,为许、贾争夺控制权的矛盾埋下伏笔,随后一个月双方冲突加剧,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彭建军甚至曾前往美国与贾跃亭见面,直接提出“让贤”。然而就是在与造车合作企业面临关系破裂的危机下,恒大依然马不停蹄地斥资145亿元入股了广汇集团。

造车上游警报未解,却及早切入汽车流通领域,闭环造车是试图复制“恒大模式”的高周转。

恒大地产当初之所以能够弯道超车,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拒绝减速的“恒大模式”:标准化运营、执行力强大,确保项目拿地后4-6个月即可开盘。许家印之前在粮油、矿泉水等快消行业小试牛刀,后来发现快消见效慢、收益低,很难实现高速周转,这才将眼光转向了政策利好的新能源汽车。

不过新能源汽车比快消更难高速周转。且不说恒大的汽车全产业链能不能打通,砸钱“堆车”这种简单粗暴的思维,正在显示出类似“*文化”的破坏力。就像许家印满心欢喜以为能摘下法拉第未来这颗正在成熟的果实,将其打造为恒大突破边界的第一个成功典型,然而急功近利的心态毁掉了这一资质不错的棋子,最后两败俱伤。

更长远来看,许家印在粮油、乳制品及矿泉水业务上及时抽身、快速止损,固然魄力非凡,但如果几百亿资金投下去,造车大计也像恒大冰泉一样砸不出来水花,孰不知许老板是否又会像当初一样,挥一挥衣袖,甩掉新能源这个包袱?

对于车轮上的强国梦,恒大看起来可能没有太多的耐心。

当然,许老板两次作为门外汉,成功敲开了地产和足球的大门,这次又准确踩在了政策鼓励的点上,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歪道道,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科技圈深度观察者。同名微信公众号:歪道道(wddtalk)。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恒大健康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