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数码 >  正文

折叠屏手机的春天要来了?

 2019-11-28 10:09  来源: 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作者 | 曹亦卿

大厂接连跟进,折叠屏成为今年冬天最火的手机形态。

近日,三星联合中国电信在武汉发布了“心系天下”系列W20手机。这款折叠屏5G机型一经发布就引爆了朋友圈,成为手机领域的又一批黑马。

事实上,在今年年初的MWC 2019上,除了5G概念大火之外,折叠屏也成为了最大亮点之一:华为、三星、柔派科技、小米、努比亚、TCL等厂商纷纷展示或是透露了自家的折叠屏方案。

当时,折叠屏还停留在PPT和玻璃罩中,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易碎品”。

然而,11月份以来,已有多款折叠屏产品在国内发布或开售,包括三星Galaxy Fold、华为Mate X、小米MIX Alpha、摩托罗拉 Razr和此次的三星W20。

新机型的接连问世,把折叠屏概念推上新的高度。然而,在良率不理想、多轮跳票、开售即售罄、价格奇高等情况下,折叠屏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无数英雄竞“折腰”

从目前已亮相的几款机型来看,虽然大家都是“折叠屏”,却各有各的折叠法。

先从最近引起热议的这款三星W20说起。

与Note、S、A系列相比,三星W系列并没有很广泛的知名度,却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拥有很高的地位。

W系列由三星与中国电信共同打造,是面向商务精英深度定制的高端机型。自2008年问世以来,以每年一款的频率稳定更新,并以“心系天下”为名投身慈善事业。

高端品质与精神象征的双重加持下,三星W系列成为成功人士的象征,在特定受众群中得到认同,在2008年就迈上了万元关口。

在产品形态上,W系列有一大特点,就是翻盖。为了打造商务精英形象,W系列拒绝追逐潮流,直到2018年还是以功能机时代的翻盖机形象示人。

今年,W20也延续了这种翻折的设计,只不过翻的不是“盖”,而是“屏”。

W20的折叠屏解决方案采用了内折设计,这种形态也几乎完全沿用了Galaxy Fold的设计——内屏一整块7.3英寸全面屏,打开后手机厚度仅有0.65mm。合上屏幕后,内屏正在显示的内容将会自动切换到外屏上,并适配这块21:9的4.6英寸AMOLED屏幕。

据三星介绍,W20 5G可以折叠20万次,每天开合100多次的话,至少可以使用5年。

除了折叠形式,在折叠屏手机上,摄像头的分布、组合也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W20一共有6颗摄像头:一颗在外屏,可以在不翻盖的情况下自拍;内屏有两颗,用于更好的虚化成像;后屏的三颗摄像头分别是1200万像素长焦摄像头、1200万像素广角摄像头和16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基本可以满足日常拍照需求。

与Galaxy Fold相比,W20 5G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5G、高通骁龙855+和12GB+512GB的大内存组合,在目前国内已发布的5G手机中,这个配置足以跻身第一阵营。

虽然三星官方还未公布W20的售价,但根据W系列的定价风格,业内普遍认为这款机型的价格可能是19999元或更高。

这样的价格要是放在2018年,大概率会被认为是“想钱想疯了”。

然而,仅仅一年时间,随着三星Galaxy Fold、华为Mate X、小米MIX Alpha和Moto Razr的持续造势,折叠屏的概念已经广为传播,安卓机型的售价节节攀升,15000元朝上的定价也已经被“土豪”消费者接受。

与此同时,在5G所带来的“焦虑”情绪下,这款W20 5G比Galaxy Fold更能获得国内消费者的心。

因此,摒弃11年来的翻盖形象、改用最新折叠屏技术,并有5G加持的W20成功“破圈”,被更广泛的消费者注意到。同时,在前几款机型的“教育”下,可能接近20000元的售价也不再是天方夜谭。

两款机型护驾,三星成为折叠屏领域的扛把子。但同时,它的身侧还有华为。

与Galaxy Fold同时亮相MWC 2019的Mate X,从登台的第一天起,就“卯足了劲儿”和三星同台竞技。

与三星的内折方案不同,华为折叠屏机型采取的是外折设计:无论展开还是折叠,屏幕始终在外部。当折叠时,MateX就是一款正反双面屏手机。

MateX屏幕展开达到8英寸,折叠之后前后屏分别为6.6英寸和6.38英寸——无论是折叠前还是折叠后的的尺寸,都比三星方案更大。

在拍摄方面,华为Mate X将摄像头完全从展开的正面屏幕上挪走,放置在展开屏幕的后方。自拍时,只需将手机折叠并翻转,利用手机背面的副屏即可完成自拍。

这一解决方案减少了摄像头的数量,也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展开屏幕的完整度和屏占比。同时,折叠时正反双面屏设计,也能实现副屏协同功能,让拍照双方都能看到取景器里面的画面。

此外,内折和外折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屏幕大小、摄像头等元素上,其工艺难度同样存在区别。

屏幕内折,折弯半径更小,对柔性屏幕的寿命要求更高,制造难度也更大。而外折因为折弯半径较大,对屏幕寿命的要求相对较低,难度也相对较小。

在实际使用上,内折方案可以更好地保护屏幕,而外者方案因为屏幕始终暴露在外,增加了磕碰的几率,更不利于屏幕保护。

当然,除了内折和外折,绞尽脑汁的厂商们还推出了上下弯折和环绕屏。

摩托罗拉的Moto Razr就采用了上下折叠方案,其实也是内折的一种,只不过其目的不是为了展开时屏幕更大,而是为了折叠后更小、更便携。

曾称华为、三星折叠屏手机是“PPT”的杨元庆也说:“我们发布的是手机,不是平板。”言下之意,前两者发布的是折叠屏平板,而非手机。

事实上,两种理念各有优劣,但Moto Razr的最大问题并不在折叠上,而是配置太低:骁龙710和2510mAh电池的组合,低到令人吃惊。

目前Moto Razr国行版还未发布,但作为首批折叠屏手机价格肯定不会低,如此一来配置就不够看了——不怪网友评价其为“情怀手机”。

此外,在折叠屏阵营里还有小米的MIX Alpha,它的方案是环绕屏。

MIX Alpha同样不能展开成为一块小平板,但环绕屏的设计不仅在正面实现了近乎100%的屏占比,也将侧屏、背屏利用起来,实现更多功能组合。

但与前述几种方案相比,MIX Alpha既不能折叠起来变得更便携,也不能展开实现平板操作,再配上19999元的价格——其意义更多体现在小米冲击高端的决心上,而非产品实用性本身。

除了已经发布的这些方案,厂商们已经申请但还未落地的折叠屏专利脑洞更大。

LG的拉伸折叠屏专利,在手机中间设计了两个弹簧的铰链,展开手机时,必须稍微拉出屏幕,然后弹簧才能将设备保持在展开位置;

OPPO的“外挂式”折叠屏专利,用手机作为主机,用一块折叠屏平板作为显示器,把手机插入平板背后的凹槽来使用,可以称作手机版TNT;

而三星的三折式设计,则旨在让手机折叠后更小巧、展开时屏幕更大,但制造难度也显然更高。

除此之外,vivo、一加、努比亚、TCL等厂商也都在布局折叠屏——折叠屏的概念火了,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似乎象征着手机领域新增量的曙光即将出现。

然而,在曙光真正到来之前,还要经过一段最黑暗的时刻。

折叠之难

在产品严重同质化的手机行业,折叠屏的出现犹如一道希望曙光。

然而,折叠屏的难度和希望是成正比的。

2018年被称为折叠屏的元年,多家厂商都展示了折叠屏概念机,其中只有三星和华为真正发售了新机。

然而,它们的上市之路都颇为坎坷。

三星Galaxy Fold发布于今年2月份,还未正式上市就被参与测评的媒体曝出质量问题。

Galaxy Fold之所以可以弯折,是因为在屏幕上摒弃了传统玻璃面板,采用了聚酰亚胺薄膜来覆盖液晶,从而解决液晶保护的问题,也减少了手机的重量和厚度。

然而,部分测评媒体在使用时却把它误认为是保护膜,在撕开这层膜的同时破坏了屏幕——先不提有没有“切勿撕膜”的提示,一张能够被撕下来的膜却成为手机质量的保证,怎么看都有点不靠谱。

也有些使用者在没有撕膜的情况下遇到了问题。杂物进入铰链、屏幕异常突起、屏幕出现故障线等多种不同的质量问题,让三星最终召回了作为测评的所有Galaxy Fold。

在明日复明日地推迟发布日期后,这款机型直到9月份才在韩国正式开售,11月才在中国大陆开售。

无独有偶,华为Mate X的上市之路也不顺利。从“6月发售”,到“7月底发售”,再到“仍在优化”, 有“拖延症”的Mate X只不过是比Galaxy Fold少了上市再召回这一步罢了。

然而,即使正式上线了,这两款手机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Galaxy Fold和Mate X几乎是一上线就售罄,后者甚至被炒到3万元以上,最高甚至接近10万元。甚至还有人想半路截胡,通知顺丰小哥遇到华为Mate X直接截留,愿意赔偿29999元。

16999元高价和没有被验证的产品稳定性,丝毫没有阻挡消费者对于折叠屏手机的好奇和兴趣。

其本质原因在于目前行业的严重同质化和消费者对“炫”的追求。

在智能手机市场红海竞争的状态下,iPhone的吸引力也在逐年下跌,已经鲜有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追求个性前卫和炫耀的心态了。折叠屏手机的出现再一次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先不管有没有解决行业痛点,但“最炫折叠屏”是真的戳中了用户的“痒点”。

炫酷的外形、高昂的价格、小规模量产的状态,都使折叠屏手机成为科技“弄潮儿”的不二首选。错过了“卖肾”买苹果的年轻人,不愿意错过分期买Mate X的机会。

Galaxy Fold和Mate X的几次开售表现都证明了这一点——“炫”是刺激消费的咒语。

当然,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折叠屏手机,对于厂商来说,也不是想做就能做出来的。

在手机产业链已如此成熟的当下,想要实现颠覆性的突破,是对整条产业链的考验。

华为不是上市企业,三星更是韩国的经济支柱,两家大厂都不差钱,并且拥有业界顶尖的供应链把控能力,却都在折叠屏手机上一次次食言。

在这背后,是折叠屏的良率难题在作祟。

在材料费上,普通OLED面板和可卷曲OLED面板的成本分别为394美元和488美元。但因良率导致的费用损失,普通OLED仅为76美元,可卷曲OLED则为1037美元。

“娇贵”的华为 Mate X 在温馨提示中明确指出,请勿在-5℃ 及低于该温度的环境下弯折手机;请避免液体、沙尘等进入手机内部,包括铰链等等。如果屏幕出现问题,维修价格也高得吓人:Mate X的屏幕维修价格高达7080元,Galaxy Fold的屏幕维修价格为4155元。

不仅屏幕脆弱,就连电池也是个老大难问题。

Moto Razr的电池容量仅为2510 mAh至2730mAh。低电量很显然是由手机折叠后面积太小直接导致的,不能折叠的电池也是折叠屏手机的一大“世界性难题”。

此外,折叠屏手机所需的铰链等技术,也还没有达到量产阶段。再加上散热、厚度等问题,折叠屏面前的拦路虎众多。

以上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折叠屏手机成本高企,卖到上万元的价格。

同时,对于智能手机来说,硬件还只是产品的一部分。

在软件端,折叠屏手机要求APP需要适配单屏和双屏间的变化,而较低的折叠屏装机量无法刺激开发者为其开发应用,极大影响用户体验。

并且,手机系统也需要适应硬件变化,这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并不是一件小工程。三星便为此设计了全新的用户界面 One UI,以降低用户操作大屏手机的难度。

不过,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折叠屏手机的阶段性问题。大家都明白,随着良率持续爬升,成本会不断下降。

根据IHS Markit数据,以6.2英寸的2960*1440柔性OLED手机面板为例,2016Q1该产品的综合良率仅为57.3%,而伴随技术进步,到2019Q4预计综合良率将提升至78.4%,若假设物料价格不变,直观来看良率的提升将促进综合物料成本下降26.9%。

成本迟早会降下来,但在这之前整个行业要经历一段痛苦的成长期,需要更多的厂商投入到折叠屏的设计、研发、生产中,才能让产业链有投入成本提高良率和产量的动力。

规模经济和产业链进化之间,是一个互相促进也互相制约的复杂关系。

不过在相当成熟的手机行业,这一问题并不致命。因为市场教育已经完成,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得到验证,大厂也有足够的品牌和资本能力去推进产业链的进化。

折叠屏虽然难,但在其巨大的吸引力之下,整个市场会加速向折叠靠拢。

“掌上PC”

折叠屏究竟有什么魅力,竟能成为手机行业的新希望?

首先,这要从让折叠屏得以实现的柔性OLED屏说起。

2017年,那款具有新里程碑意义的 iPhone X,将“刘海全面屏”做到了当时全面屏的极致。为了实现宽度一致的极窄边框,苹果利用 COP 封装技术,将驱动 IC 贴合于背板之上,并把柔性屏幕背板底部进行折叠,才实现了我们如今所见的iPhone X形态。

在这个过程中,柔性屏正是COP 封装技术的基础和前提。而 iPhone X 采用的柔性 OLED 屏幕则由三星独家供应。

三星苹果的强强联手,是柔性 OLED 屏幕的最强背书,也引发了曲面屏和COP封装技术的跟风。LG、三星、华为、OPPO、TCL、小米等国内外电子产品厂商在2017年加紧布局OLED相关产业。2018年,OPPO Find X、华为 P20 Pro、Mate 20 Pro 以及全系 iPhone 新品,均采用了柔性 OLED 屏。

2018年被称为全面屏元年。从全面屏之争开始,柔性OLED便走到了舞台中央。

量变产生质变,柔性屏的应用从曲面屏、COP封装等“小打小闹”,跃入折叠屏的“改头换面”,其真正的推手是消费者的切实需求。

对于消费者来说,技术的突破并不直观,但是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却是显而易见。

手机智能化所带来的使用频率和使用场景的提升,刺激屏幕从小屏向大屏转变,从3.5英寸的键盘机到6.5英寸的iPhone 11 Pro Max,智能手机正有脱离“五指山”控制的势头。

在这样的情况下,折叠屏手机出现了。

如果说柔性OLED屏是手机能够被掰弯的技术基础,那么,消费者对大屏的需求,和大屏无法单手控制、难以随身携带之间的矛盾,就是折叠屏手机得以诞生的土壤——折叠屏不仅能将手机屏幕的大小直接翻倍,且依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便携的特点。

这便实现了折叠屏的第一个优点:大屏幕。

如今有部分智能机已经实现了“多任务”,但屏幕大小成为了多任务的头号敌人,几个界面挤在一个巴掌大的屏幕上,大大影响体验。

折叠屏正是手机厂商推出的最新解决方案。展开后的折叠屏手机基本实现了Pad形态,解决用户最根本的娱乐和工需求:更大的屏幕带来更好的视频和游戏体验;也能优化支持多任务模式的体验,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人们对移动办公、移动娱乐、移动社交的需求越来越高,手机所搭载的功能越来越多,但屏幕的大小却难以再放大,因为一旦超过了单手操作的极限就影响了使用体验。

而折叠屏让手机与小平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更多功能。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折叠屏手机的成熟,第一个被挤压的市场便是小平板产品。

在柔性屏的加持下,折叠屏手机的第二大优点便是不易碎。

没有了玻璃面板的遮罩,柔软的OLED面板被摔碎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但不易碎的同时,它也不耐刮,更容易出现划痕。

此外,由于去掉了玻璃盖板,柔性OLED屏的第三大特点便是分量轻。当然,这是在同样屏幕尺寸的前提下,可折叠的柔性OLED屏将会更加轻便。

大屏幕、不易碎、分量轻,给手机形态带来新可能的柔性屏,由于自身的独特优点,必将会吸引更多的厂商投身其中。

虽然,折叠屏手机的硬件和生态都还属于初级阶段,但在智能手机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消费者对于手机形态突破创新的需求远超预期。

手机市场的海量需求,有足够的量能来刺激整个产业,进而实现进一步的技术优化、成本降低。

与此同时,随着5G商用的开启,5G、VR、4K、8K等应用不断落地,消费者对大屏手机的需求也将进一步被激发。而折叠屏手机的未来发展方向,便是在手机便携性和PC功能性之间取得平衡。

在这一点上,由掌上PC演变而来的智能手机,其实正在回归掌上PC。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