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 >  正文

用匠心做内容,第0期内容工匠大会完美落幕

 2019-12-10 17:50  来源: 互联网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面向全行业内容从业者,极客邦科技于近日发起“第0期内容工匠大会”,聚焦好内容背后的具体“手艺”,希望通过一个个案例推动行业的交流和发展。

本届大会邀请了国内内容行业领先企业,诸如得到App、中信出版社、亿欧网、笔记侠、南方周末、新京报、InfoQ以及极客时间的内容操盘手。其中既有所谓传统媒体的主笔,也有知识付费领跑者。分享内容既有关注职场人成长的内容,也有深度商业观察报告。

大会发起人,极客邦科技合伙人兼总编辑郭蕾(Gary )在开场致辞中表示:“质量不好是耻辱”是极客邦每一位记者、编辑应该有的底线。

自2007年InfoQ中国上线以来,创业12年,极客邦科技(InfoQ中国所属公司)累计产出了上万篇原创内容和翻译文章,始终秉持着促进软件开发及相关领域知识与创新传播的理念,将最前沿技术传递给需要的人。

极客邦科技也始终把内容品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InfoQ媒体社区的一篇篇采访报道,还是极客时间出品的每一门课程,亦或是一年十几场的技术大会上上千位讲师的每一页PPT,都在坚持打磨内容、推出精品的工匠精神。并在大会现场,公开发布了《极客时间内容生产管理文档》。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从这个角度来看,内容从业者(编辑、记者)本身就是一个工匠,他们不断雕琢内容,不断改善工艺,并享受着内容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另外Gary提及:极客邦公司内部一直有一支公益基金,每年都会拿出总营收的千分之三投身公益。“第0期内容工匠大会”正是在公益基金支持下举办的。

在分享环节,得到 App 专栏主编筱颖的分享题目是《好的内容是怎么管理用户注意力的?》,重点介绍了得到App的内容原则;得到App的内容交付关键思路;内容打磨关键心法 。

做音频内容本质上不是在做内容,而是在做用户注意力管理。读书是爬山,写文字是造路,听音频是过河。做音频内容有一个比喻其实你就是一个导游,主编在干嘛,带着用户过河做一个导游。所以,我们说导游是一种讲述姿态,是一种服务意识,本质上也是一种体验管理。

中信出版集团资深策划编辑张昕的分享主题是《以畅销书〈这里是中国〉为例,看出版产品未来的迭代方向》。她重点讲述了三个部分:一本书的制作过程、市场定位,以及一本书的市场营销操作方法。

一本书的宣传语封面必须要有一句介绍,最开始想从地理视角感知世界观或者地理视角极致探索,或者地理视角怎么样,后来发现都太硬了。最后我们把这本书当成拟人化「你好,让我们重新发现中国之美」,并且加了一个英文书名。认为这本书可以是中国名片,希望让他走向世界,所以叫HI IM CHINA。

亿欧智库研究主管 / 高级分析师苟瑜分享了《亿欧智库是如何做“新”报告的?》。

尽管关注“新”,但对于基于商业应用的三方机构来说,永远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寻找差异非常重要。第一个选取一些新颖角度切入。第二要寻找超额信息,及时更新新数据。如果抢占先机你是第一个就赢了,要擅长从同行脱颖而出非常重要点勇于获取一手信息,并且要能根据已有数据进行交叉分析。最后寻找差异方式完全受众视角,给特定人看特定内容。

笔记侠资深商业编辑浮灯分享《笔记侠是如何整理笔记的?》。

每一篇笔记背后都有四个人存在,除最前头内容商务之外,后边有三种笔记达人。商务掌握选题,不同笔记达人负责社区运营,匹配达人和活动。每一个笔记背后还有责任编辑,最重要通过「道法术」金字塔结构确保笔记质量。

金字塔模型主要有四个原则。首先有且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即「道」。中心思想下罗列方法框架即「法」,每个方法之间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合,可以使用演绎法或归纳法。每个层次方法论上必须包含一个案例,用「术」来解释法,每组案例的思想也必须同属于同一个方法之下。按照这一套方法模型操作下来的文章,大概就是呈现出这样一个结构。

南方周末记者杜茂林分享《从一条简单的线索逼近事件真相》。

怎样从简单线索中找到关键点?第一选题决定了文本的价值;第二线索是通往选题的切口;第三线索的本质决定了我们对选题的价值判断。

怎么样逼近事实真相?首先是事实,事实是行文的生命,记者能做的是无限接近真相,并不是说我们报道出来就是真相,接近程度取决于我们努力的程度、水平高低和运气好坏;其次,谎言是真相的天敌,采访当中我们会遇到大量采访对象,这些采访对象可能是跟你说谎的。

新京报经济新闻部资深记者梁辰分享了《快阅读时代的多样化内容生产》。

合理的技术应用,有助于我们加快掌握事件相关性,很多网站让我们能快速查找这些人这些企业之间的关联,应用这些工具,我们能更快更好地去构建分析。

不管在多快地阅读时代,我们都不应该太关注阅读量、浏览量一些数据,而是回到新闻本身。拍摄新闻或者写一条新闻原因是什么?比如这个人是不是值得关注,不是他是名人,而是因为他在新闻事件中的重要性。

InfoQ 资深编辑赵钰莹分享了《如何判断行业技术趋势并迅速跟进?》,她以《大厂云原生技术实践》选题为例,介绍InfoQ编辑是如何判断技术趋势、如何筛选合适的选题方向并落地执行。

在InfoQ内部,我们会通过技术采用生命周期曲线来衡量一项技术的当前状况。技术采用生命周期是一个用来衡量用户对某项新技术接受程度的模型,它认为一个新的技术,从一开始出现到最后走向成熟,必然会经历五类人群,他们分别是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众、晚期大众和落后者。

在InfoQ,我们经常会说希望帮助技术更快的跨过早期采用者到早期大众之间的鸿沟,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将上述技术采用生命周期放大,就会发现两个相邻人群之间都有裂缝,但是在早期采用者和早期大众之间的裂缝最大,这条裂缝就是传说中的“鸿沟”。

极客时间专栏编辑王锦以专栏《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为例,讲述专栏的「生产」流程和品控。

整体来看,我们一门课程的诞生会有四个阶段:筹划期、打磨期、交付期和结课期。我们会依托InfoQ在技术领域相关内容的经验优势,做课程选题。确定选题之后就会找作者,我们会从业务能力、履历背景,以及写作与演说的表达能力等维度,去考察一位备选作者,同时也要看作者的表达意愿。接下来会投入大量精力,和作者一起打磨课程提纲、定位目标用户。另外,我们的任何一门课,都希望实现由潜入深,分为四个模块,入门篇、技术篇、高级篇、实战篇。

(现场参会者与演讲嘉宾积极互动问答)

以上八位嘉宾的内容交付,无论是单篇的深度报道,还是结构化的课程设计;无论是音频系列专栏,还是图文各式笔记;无论是行业研究报告,还是技术趋势洞察,都在阐释着内容工作者的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耐烦相连。在这个国民精神消费升级,内容产业逐步壮大的时代里,优质内容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好内容不是凭空而来,它需要好的“工匠”细心打磨。

本届大会,取名第0期,而不是第1期,正是怀着自我打磨的精神,追求更高水平与更好呈现。明年下一期再回。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科技公司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