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昊
沉寂已久的共享单车行业,硝烟味又浓了起来。
今年,随着滴滴全面吹响进军号角,旗下的青桔单车也被寄予厚望,四月份宣布获得10亿美元融资,拉入了君联资本和一家海外大基金入伙,而据媒体报道,青桔此轮融资,有一部分是截胡原本投给哈罗的。
无独有偶,在青桔融资的同一时期,美团也宣称今年将加大投车力度,不久前抛出上百万辆单车订单,其野心表露无疑。
在共享单车三国杀的局面中,哈罗本已经取得了相对领先的地位,可是在美团加码,滴滴全力以赴的情况下,后来居上的哈罗,如何应对眼前的新变化?
三足鼎立
两年来,共享单车无战事。
随着“彩虹大战”告一段落,橙蓝之争余热散尽,OFO、摩拜合并大计落空之后,共享单车走过最初的草莽期,格局逐渐趋于稳定。
除了倒下的小黄车、小蓝车等,*美团的摩拜,滴滴亲自下场押注的青桔,以及得到阿里六轮融资实现逆袭的哈罗,成为了街头的主颜色。
从资本的宠儿到一地鸡毛,暴露了共享单车行业的局限性,高额的运维成本,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共享单车理想的商业模式,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但另一方面,共享单车具有刚需、高频次消费、高活跃用户等诸多特征,在流量增长缓慢的移动互联网江湖中,成为了笼络用户的利器。
洗牌过后,如今的摩拜、青桔、哈罗强势突围,后无来者。但他们无法单独掌握自己的命运,最终被美团、滴滴、阿里等巨头的资本意志所主导。共享单车,成为了巨头攻城略地的棋子,亦成为各家巨头的战略要地。
在谁也不能消灭谁的情况下,共享单车三足鼎立,似乎已经成为终局,难有大变动发生。
但这样沉闷的格局维持到现在,战场上的火药味突然浓了起来。
作为出行巨头的滴滴,早已经在酝酿新的进击计划。去年6月,滴滴发布关于两轮车组织架构调整的内部邮件,宣布滴滴出行单车事业部、电单车事业部正式整合升级为两轮车事业部。滴滴官方宣布称,利用滴滴平台的战略纵深,挖掘平台协同的潜力,不断探索并创新出与各地政府、当地运营商、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多赢模式。
今年,滴滴突然被传出旗下青桔单车获得10亿美元融资,拉入新投资方君联资本以及一家海外大基金。而且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哈罗去年下半年酝酿的一轮融资,最后关头被滴滴截胡,转投青桔。
另外,滴滴今年对外公布了新三年“0188”计划,0重大安全事故,每天服务超过一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在滴滴的计算中,两轮车将承担起4000万单的任务,对于共享单车给予的厚望,不言自明。
除滴滴之外,美团也没闲着,在去年Q3季度分析师财报会议中,王兴称共享单车是明年核心投资领域,而且动作明显,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份美团下单了百万辆以上的共享电单车订单,同时独家买断了富士达一款Q8车型,作为代工厂,富士达将不能再给其他品牌生产相同设计款式的电单车。根据业内人士估算,美团的单车订单价格在10亿元左右。
作为共享单车一员的哈罗,去年宣布品牌升级,进军四轮车出行战场,而且不久前对外宣布称今年将实现盈利的目标。除了单车除外,哈罗App还上线了吃喝玩乐内容,不久前试运营跑腿服务。
种种情况表明,摩拜、哈罗、青桔之间又将展开新一轮的较量,防线也不在局限于单车领域,而将延伸至两轮车与本地生活领域。
作为后起之秀哈罗,如何面对新一轮的三国杀?
游击战
哈罗成立之初,行业内已经呈现摩拜和小黄车双寡头的局面,二者市场份额加起来几乎超过90%,一穷二白的哈罗不得不另辟蹊径,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哈罗喜遇贵人,先后获得阿里六轮融资,凭借支付宝和钉钉的流量加持,以及免押金举措,成功逆袭。2018年5月25日,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称,“哈罗单车在一年半内逆袭摩拜和ofo,日订单总量超过前两者之总和”。
哈罗能够在重围中一路杀出,阿里的支持是主要原因,但哈罗并没有沉湎于巨头所创造的优渥环境,而是时刻保持警醒,不断等待机会出现,迅速出击。
2018年底,滴滴由于两起顺风车恶性事件,口碑一落千丈,在监管和舆论的夹击下,动弹不得。最终一路蒙眼狂奔的滴滴,以开除两名高管,顺风车全国下架为代价,蛰伏时期长达一年之久。
作为出行市场的玩家,哈罗快速抓住空窗期,2019年1月25日,哈罗顺风车业务上线成都、上海、广州等六座城市。随后又将顺风车业务拓展至全国多个城市,借此完成自身出行生态的布局。
在此之前,哈罗单车两周年发布会在上海召开,哈罗宣布整体品牌升级为哈啰出行,宣布联手高德地图、嘀嗒出行,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杭州、武汉、广州、厦门、大连、西安等全国81个城市同步上线嘀嗒出租车业务。
哈罗布局两轮车,抓住了很好的机会窗口,然后采取游击战的策略,巩固自己在四轮车生态的布局。尽管哈罗在四轮车领域存在试水的成分,但突破单一业务布局的尝试,从来没有停止过。
除四轮车业务之外,哈罗一路不断巩固自身在两轮车市场的地位。
目前,哈罗推出了单车、助力车、电车业务,对应分别解决3公里、5公里、10公里场景的出行需求,而且,哈罗的布局,也一度往产业链纵深处切入。
去年6月,哈啰出行宣布与蚂蚁金服、宁德时代成立三方合资公司,投入10亿发展电动二轮车“换电”业务。宁德时代是国内最大动力电池厂商,出货量曾一度问鼎世界第一的宝座,是当之无愧的电池巨头。
哈罗入局换电业务,有着自身的考量,哈罗创始人杨磊曾透露,“中国每天接近20亿次出行需求,其中10亿次是依赖两轮车完成的,而这10亿里面主要的服务依赖于电动自行车,每天需要完成近亿次的充电过程”,另外哈罗依赖于饿了么骑手场景,换电业务很容易开拓出新的营收曲线。
而且,哈罗的另一项考量因素,是为电单车发展铺路。2019年7月,哈罗将电动车事业部独立为一级部门,业务等级上与哈罗单车平行。电单车并非新鲜事物,过去曾与共享单车并驾齐驱,但由于政策限制,最终未能发展起来。但在去年,随着新国标的颁布,电单车又有卷土重来的迹象。
相比于单车,电单车在下沉市场的需求更为明显,是两轮车渗透的重要场景之一,在换电业务已经有所布局的哈罗,将拥有更强的优势。
另外,哈罗还推出了哈罗车服,基本该平台,哈罗后期可以将业务往保险、车辆维修等方面拓展,开拓新的营收曲线。
今年是哈罗实现盈利的重要一年,盈利也意味着行业进入自我造血阶段,但囿于共享单车行业的局限性,哈罗必须向更大业务拓展,这一方面,哈罗还有多少机会?
层楼难上
从出身草芥实现逆袭,哈罗在两轮车市场已经取得了成功,但哈罗并不局限于此,创始人杨磊曾说过,共享单车在哈罗的业务中最好只占一成。因此他将哈罗未来的对手视作美团和滴滴,而不是摩拜和青桔。
所以哈罗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入局四轮车市场,App中增加吃喝玩乐内容,以及试运营跑腿服务,但今时不同往日,哈罗想要在生活服务领域和网约车领域重现当初的神话,压力重重。
首先,在哈罗大本营,战事将再度上演,随着滴滴和美团在单车上的投入加大,哈罗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这方面哈罗虽然拥有一战之力,甚至还有一些优势,但总体而言,各城市对单车投放已经做了限量和规定,哈罗难以取得大胜。
而在四轮车市场,滴滴则会对哈罗形成更强势的打击。
哈罗的四轮车业务算是趁虚而入,但根基未稳。彼时滴滴忙于合规化与安全,无暇自顾,但如今滴滴已经整顿兵马,随着顺风车的回归,滴滴将再次冲锋。
所以,滴滴今年不断在行业引起骚动,制定新三年目标,宣布网约车业务盈利,除了巩固自己在出行行业的话语权,也宣示着将重回高增长。
相比于滴滴超90%的市场份额,哈罗在两轮车市场难有优势可言,滴滴的护城河是凭借几百亿资金烧出来的,以此形成他人无法企及的长板优势,这一点很难有人能够撼动。而且今时不同往日,哈罗几乎不可能模仿当年滴滴的成功路径。
另外,哈罗四轮车还要面临技术和运力两方面考验。根据多家媒体报道,哈罗网约车和顺风车存在里程计算偏差大、定价不精确等一系列问题。而且,不用于两轮车市场,网约车是需求和供应两方共同驱动的市场,没有单量则没有司机,没有司机又没有乘客。这是后发者哈罗,难以弥补的缺陷。
所以,哈罗想要在四轮车市场分一杯羹,难如登天。
而且,哈罗也面临和滴滴相似的困境,作为一个出行App,用户粘度低,甚至哈罗比滴滴更为明显。由于用户用完即走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哈罗很难将流量转化到非出行的业务场景中。
杨磊自己也曾说过,从业务逻辑来讲,出行本身和消费密不可分,本地生活服务是哈罗基于目前出行领域已经积累的业务基础和3亿用户去做的一个延伸和探索,但目前还远谈不上是哈罗下一阶段的“阵地”。
在本地生活的布局,滴滴早已经栽了跟头。最近,滴滴动作也不小,成立货运服务,上线滴滴跑腿,成立旅行社,之前在无锡与美团掀起外卖大战,但从最终结果来看,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无一能终。
在滴滴尚无法切入的生活服务领域,哈罗的机会可想而知。
但是,共享单车的流量性质,以及在两轮车市场的地位,共同构成了哈罗的一块自留地,如果哈罗能够抓住时机,择时而动,完善两轮车出行的故事,仍然不失一种机会。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