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短视频 >  正文

图文转视频的契机,知乎抢先领跑

 2020-10-15 13:41  来源: 银杏财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2020年,UGC视频平台的关键词是“科普”。

以西瓜视频、B站为代表的视频平台,知识类视频广受追捧,两家平台为此还一度上演“抢人”大战。

知识内容迸发,反映出用户在内容升级上的需求,这种升级需求也包括媒介形式的升级。随着微博视频号、微信视频号的加入,行业进入持久战阶段,原本作为差异化竞争手段的视频内容,逐渐变成了内容生产的基本形态。

为了方便视频创作,前有抖音推出的剪映,后有B站推出的必剪。头条号针对文字创作者转型发起了“活字计划”。近日,知乎也面向创作者推出了视频创作工具,该工具可通过用户提供的文字材料,自动配以与内容相对应的图片和动图,形成视频。

同时,这些平台不断更新创作激励机制,意在围绕UGC、PUGC和IP三大主战场增兵添将。媒介生变时,通常意味着新风口,对于图文创作者尤其如此,但在图文时代谈笑风生的创作者们,未必能顺利进入视频时代。

与一开始就主打视频内容的平台不同,图文平台转向多媒介发展,不仅要思考如何吸引更多创作者,打造优质视频内容,还要将原有庞大的优质图文创作者带动起来,形成“图文+视频”,适用多场景的内容生态。

图文创作平台要抬高天花板,而视频创作需要降低门槛。

01

1

图文到视频

转型需平台助力

李雷是中科院生物学博士,目前在知乎拥有37万粉丝,但是接触视频制作是今年8月份的事,比起在知乎上游刃有余地回答本专业范围内的问题,做视频对李雷来说算是一个挑战。

首先是制作方面,视频需要掌握更多要素,包括图片、视频素材、剪辑和配音等,在李雷看来,这些事情都需要专业团队去完成。

其次是风格转换问题,习惯了文字作答的李雷,在做相关视频内容时,需要去除大篇幅专业的东西,增加更多通俗易懂的内容。

“另外,配音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我自己有口音,所以在做配音的时候需要注意口音问题,但是还是很容易被听出来。”

因此,调整语音和语调成了李雷每次做视频都很关注的事。

同样是从图文创作转入视频创作的“翘囤奶爸”则有另一番感受。

“翘囤奶爸”在一家世界500强的央企总部担任高级翻译,两年前,女儿的出生开始让他关注母婴以及早教领域,如今在知乎拥有15万的粉丝。

没有接触视频创作之前,这位奶爸想得比较简单,以为视频不过是将写的内容说出来而已,但真正到了镜头前,他才发现事情没那么容易。

“面对手机镜头,连简单的三句话都记不住,反复NG了几十次,3分钟的视频拍了一个小时,呈现的效果我也并不是很满意,面部表情少,声音没有感情,倒像是平时在跟学生上课的样子。”

经过多番模仿和尝试以后,奶爸终于找准了自己的风格。而知乎全新的视频创作工具也降低了他们的“操作门槛”,可以兼顾自己原有的文字能力,输出符合自己特色的短视频内容。

像李雷和“翘囤奶爸”这样的图文创作者在知乎上还有很多,他们的涉及领域广泛,回答专业、有深度和信息量。如何在不流失原有粉丝群体的前提下,进行媒介升级,是平台及创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习惯了一下笔就洋洋洒洒几千字的创作者,很难一下子将所有内容浓缩到抖音快手系15s或60s的短视频内。做不了视频的自媒体人,被视频浪潮冲刷在沙滩上,是迟早的事。

以半佛仙人、回形针PaperClip为代表的知识科普类视频创作者,已经站在了风口,但仅仅有这些人远远不够,知识科普视频还余留着大片未开荒的疆土。

问题是,谁能成为下一个受益者?

当下UGC视频平台的扶持模式基本离不开现金、流量、签约三条路。现金予以直接物质奖励,流量提供曝光度,签约可以稳定发展。

而自带多种专业技能的视频创作者并不多,视频平台最广大的潜在创作者,恰恰是那些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也就是原来主打图文创作的人。知乎近期推出的一些视频制作方面的新产品,在降低图文转视频创作门槛的同时,也为平台上优质内容的挖掘提供了可能。

毕竟,硬核内容才能带来长久流量。

2

传统到升级

新引擎在哪里

论及视频行业的商业模式和创作生态,YouTube很多时候都会被当做案例。

作为全球最大的视频流媒体平台,YouTube以UGC起步,逐渐拓展到PUGC、PGC等模式,实现了用户、广告商和平台三赢。其20亿月活的背后离不开对用户和创作者的重视,早在10多年前,YouTube就通过“合作伙伴项目”,与视频创作者共享了广告收入。

让创作者享受更大发展空间,获取更多收入,这也使得YouTube拥有了十分丰富的创作者类型。同时,针对不同群体的创作者和用户,YouTube又推出多个细分产品,以此拓宽商业边界。

相对而言,国内的内容平台在视频创作者生态建设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状态,每个平台距离YouTube都相差甚远。无论B站、西瓜视频还是微博、小红书,都主要在流量红海里翻腾,试图不断出圈,不断吸引更广大的用户,远未到达更专业的知识蓝海。

野蛮生长下,国内视频内容泛娱乐、泛科普,缺乏大量中长尾、解决问题的内容品类。相对而言,娱乐化视频的门槛更低,也更容易带来流量,缺点在于缺乏持续性。

走过蛮荒生产的时代,视频平台最终还是要面向专业化、垂直化的问题,此时,拥有更多不同专业领域内容创作者的平台会更容易赢得先机。

为了吸引更多创作者加入,各平台都开始紧锣密鼓上线激励机制。

2018年开始,知乎陆续推出三期海盐计划,第一期上线创作者中心,第二期赋予创作者更多的权益,如专业徽章、众裁和扩大受益,第三期更是加大力度,拿出5亿现金激励、百亿流量扶持、视频工具、签约机会、创作者学院”五大激励与扶持权益,并且面向全网招募优质创作者。

拥有专业知识的创作者是知乎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内容形式升级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元的收益方式。

B站升级原有激励计划,推出爆款小目标和涨粉攻擂战,只要完成挑战即可获取专项推广金。

西瓜视频则联合今日头条拿出2亿资源,开启“活字计划”,主要帮助图文创作者转型,为创作者打通一条从内容到变现完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小红书和微博也陆续开通视频号功能,扶持围绕创作者从合作资源、现金及流量等方面。

之所以如此看重视频创作,归根到底还是用户习惯的变迁。

艾媒报告显示,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2020 年将达 7.22 亿人。小红书的视频笔记超越图文成为用户最喜爱的形式,微博用户已经实现刷短视频追剧的愿望,虎扑首页推荐视频内容增多……

知乎有一半的用户都在浏览视频内容,且每日视频播放达亿级,App首页新增了视频专区后,也使得用户可以更便捷地浏览视频。

随着竞争的白热化,内容用户将越来越倾向于从视频中找到有用的东西,而非仅仅是有趣的东西,这种时候,在专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人就更容易成为追捧的对象。

因此,视频对任何图文创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机会,尤其是知乎上具备强大专业知识生产力的创作者,这群人走入视频红海只需要平台予以恰当扶持。

平台需要做的只是在用知识创造价值的过程中,让专业内容始终占据最大的权重,不因媒介升级而转移。知乎现在的扶持动作很明显就是针对优质内容,吸引优秀创作者。

以知乎近期推出的视频创作工具为例,其亮点在于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文字资料,自动配以图片(动图),加之一键配音的功能,大大降低了视频创作门槛。如上文李雷等创作者,已经开始尝试通过该功能快速制作视频。

表面上,从图文创作转向视频创作,需要跨越技术等鸿沟,但诸多成功转型的案例告诉我们,行业趋势在前,平台支持在后,缺一不可。

3

知识到价值

变的只是形式

随着短视频平台不断加码知识分享领域,行业竞争已经进入下一阶段,平台不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培养用户习惯,相反,更多的用户倾向于视频浏览。

调查显示,粉丝量在1万以上的内容创作者,所创作视频内容带来的流量分成收益往往在图文内容的2倍左右。而视频+图文的形式,有利于平台开拓更多的收益渠道。

因此,视频对知乎和图文创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机会。

在知乎拥有272万粉丝的张佳玮,从今年6月份才开始做视频,截至目前,他一共发了11个视频。

最受欢迎的一则视频是9月份发布的《最潇洒的木兰辞》,播放量达到了226万。这则视频以一种全新的角度详读了《木兰辞》,让许多人在饱受木兰IP“折磨”的情况下,又回归原著,重新认识了花木兰其人其事。

有思想的人,可以以不同形式输出思想,归根到底,知识和专业才是内容平台永远的硬通货。

在被问到做视频有何心得建议时,张佳玮则化用了黑泽明的一句话——想做好视频,先写熟文案。(原句:想当好导演,先写好剧本。)

以回形针PaperClip为例,他生产的视频总是需要以图文为根,图文有足够的信息量后才能进入视频的制作环节。

说到底,一个优秀的视频,最核心的东西还是看创造视频的人是否有想法,有想法的人越多,那产生优质内容的几率也就越大,这些优质内容随后又会吸引更多有想法的人,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视频只是思考升级的形式,方便实现更多的价值。而对于平台来说,先观察战局再入局,正如先写文案再做视频,胸有沟壑方能处变不惊。知识分享没有止境,多媒介传播趋势下,内容平台更需要抓准时机。

让专业的人继续做专业的事,且不因内容形式转变、媒介升级而发展受阻,这一点对于知乎来说尤为重要。

可以肯定的是,人们依旧渴望在视频内容中看到真知灼见,获得可信赖的解答,这是最大的刚需。

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银杏财经(ID:threemornings),作者:风千语,授权A5创业网转载发布。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知乎短视频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