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曾响铃
来源 | 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与电影大量使用新技术拍摄、呈现更多样化的观影体验相对应的是,近些年,在“电影节”这件事上也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技术身影,这一切都指向了如何提高观众的注意力。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传统电影节正在经历一场深度的变革,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即如何让观众从单纯的“看”,变为更多地参与到电影节当中来。
过去电影节应用新技术仍然十分零散,只在局部、某些环节通过技术来“弥补不足”,例如让现场的声光效更绚丽一些,本质上还是传统电影节模式的优化升级。
随着5G的商用,彻底改造一场电影节体验的技术方案也出现了。11月25日-28日,历时4天的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以下简称金鸡奖)开幕,作为受邀参与的媒体人,笔者有幸以行业观察者和普通观众的双重身份近距离感受此次金鸡节。
目前,金鸡奖已成为华语电影挑大梁的权威奖项,在两岸三地乃至全球华人圈层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与之对应的是金鸡奖也在发生着巨变:既包括增加“含金量”的通常动作——邀请资深电影人列席,例如开幕式上,笔者看到成龙、张译、杜江等悉数出席,也不断通过黑科技的提升观众的参与感,拒绝做“闭门评选会”。
此次金鸡奖官方选择与中国移动旗下的咪咕作为全程战略合作伙伴,用5G+XR技术赋能电影节全程,以及整合咪咕系平台资源在云端配套系列运营活动。
在金鸡节全程,笔者感受到科技元素塑造的体验随处可见,5G+XR技术赋能下,金鸡奖正在发生蜕变,传统的电影节不再传统。
咪咕用5G打造云化版的金鸡,重塑观众观影渠道
传统的电影节触网,合作的方式仅仅留于与互联网流量平台合作,进行“广告投放”,是流量的生意。
但这次金鸡节,情况有些不一样。整个电影节期间,咪咕在自家平台上为其建设了一个 “云上金鸡节”的环节,帮助更多未到现场的观众体验到电影节,笔者在现场时也用手机详细感受和对比了一下,它主要包括几个模块的内容:
有直接的电影内容,“金鸡影院”提供独家授权的影片观看;
有让用户参与的内容,如“星光大道”让用户可以与金鸡奖有关的明星虚拟合影;
有信息沟通的板块,如“金鸡嘉年华”汇集金鸡奖一手资讯、直播,“电影学院”则为用户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甚至还有电影节周边,“金鸡小店”售卖有金鸡主题的衍生产品,笔者在使用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以集市的方式整合,使得这种周边售卖多了一些金鸡文化氛围。
在疫情影响下,今年很多线下的会议、展览及文创节目都转战到了线上,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这不只是权宜之计,而帮助了这些活动更好地触达更多目标人群。
在与金鸡奖的合作中,咪咕提供的不只有9亿移动用户的流量基本盘,而是对金鸡奖进行了一个线上版的复制,再造了一个云化版本的金鸡节,这无疑以近乎完整的方式(而非只是渠道宣发,用预算交换流量)触达了更多用户,而它的实现,离不开前沿技术的加持,如明星虚拟合影需要的AR技术。
附带地,在咪咕Z世代用户属性的情况下,金鸡奖也同步实现了对年轻市场的渗透。
电影节拥抱互联网,不再只是拥抱渠道,而是拥抱它所带来的全新体验。这就好像,金鸡奖做了一坛很香的酒,而咪咕让它的香味能够更好、更完整地飘出巷子外。
5G+XR,电影节的“在线”用户体验被技术重塑
在各种“渠道”下,用户对电影节的感受是一样的——导播指挥下的机位拍什么,就看什么,无论是在电视还是在网络平台上,有时候碰到画面变化多一些,还容易传输带宽受限,出现马赛克。
而本次金鸡奖选择与咪咕合作后,通过5G+XR技术,新的在线用户体验正在出现。首先,这是中国电影节历史上,首个观众摆脱“被动”参与的电影节。
“明星AR合拍”借用咪咕圈圈核心啾咪玩法,通过一种称为3D avatar的技术让用户可以与金鸡奖有关的明星虚拟合影,这是当今文创APP屡试不爽的技术,现在被引入到了电影节,最大的价值在于给予用户可以互动的参与体验。
事实上,咪咕此次提供的还有“AR红毯”、“虚拟空间”、“明星AR合拍”这AR玩法三件套,充分利用了AR能力给用户创造电影节之外的更多科技体验。
5G+4K+VR可以给用户更好的临场感,实际体验开幕式、闭幕式直播时,笔者甚至觉得VR中的高清影像比在现场时站在后边很远的地方更有“赏星光熠熠”的感受,这无疑是技术带来的巨大体验进步。
通过5G手机,体验4K高清VR直接观看一线走红毯活动,会让笔者不自觉期待下一次类似的活动的线上观看也能通过咪咕实现这样的便利(而不是模糊不清的画面全靠脑补),这可能就是内容+技术搭配带来的吸引力。
其次,是更多的社交元素。
针对这次合作,咪咕视频专门推出了“5G云包厢”,这是一个与金鸡奖关联的“私人云影厅”功能,简单说,可以在线创建私人房间,邀请亲朋好友一起观影。笔者在实际体验中,发现除了共同观看这个基础功能,还能在房间内发送弹幕、语音、视频等多种互动功能。
事实上,这与“电影学院”一起,都在让电影节走向线上、云端时,让用户相互之间互动起来,使用户在沟通交流中获得更好的电影节体验。
5G+XR推动电影产业的变革
可以发现,应用在电影节上的5G、AI、VR、AR等技术,也同样在带动电影的内容、制作、播放进一步升级,包括云端影院在内,观影形式更加多样化。
在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开幕式上,通过AR影像和AI动捕技术构建的虚拟偶像“犀”与周深舞台互动,不紧不慢地介绍厦门与电影的联结,随着《疯狂的赛车》、《烈日灼心》等电影中展现厦门的镜头掠过,不得不说笔者是震撼的,以前只是谈论过虚拟主播而没有在这样的场合近距离感受——毫无疑问,虚拟主播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比真人主播更好的讲解融合。
而这种技术的应用,其实既可以看做电影节体验的升级,也对电影产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类似的虚拟人物出演的电影已经有不少案例。
此外,在咪咕的配合下,一些老电影被4K修复,供平台用户借金鸡奖的机会重温经典,这种处理画质的技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影画质提升上。
电影产业与电影节都在同步改变,而这种改变,更深层次还发生在产业横向联动上。
当金鸡奖扛起华语电影的大梁,它承载的就不只有电影,还有更多文化象征意义,成为华语世界重要的文化载体。
在金鸡奖与外部平台的合作中,更多元化的文创内容被整合进来,例如,咪咕整合了跨界资源进行了各种线下活动,试图营造共同探索“国潮”文化发展趋势、展示中国特色文化魅力的金鸡节氛围。
典型的如,咪咕与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举办“光影书画博物中华”书画主题日系列活动,邀请书画界权威人士,开展金鸡百花书画论坛、金鸡百花书画名家笔会、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等子活动;此外,与中国博物馆协会共同举办“全国博物馆书画百展赏析”活动,以及携手苏州交响乐团定制《魅力贝多芬》专场音乐会,并通过5G+4K超高清+VR技术优势对现场进行沉浸式直播等等。
这些互动中,笔者有幸参与到了书画主题日系列活动,最直接的感受是,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已经开始经由“文化+科技”创新的方式面向社会。客观地说,金鸡奖开始通过文创内容的横向联动承担起自己的文化责任。
让传统“潮”起来,前沿技术能做的才刚刚开始
在参与书画主题日系列活动时,面对深厚的中国文化沉淀的作品,笔者最深的感受,是作为不怎么关注传统文化的人,在真正接触到这些文化时内心的感动,我们的传统文化需要更好地被人知道,让大众愿意来体验,来交互,来传承。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其实也是如此。一个持续30多年的电影节,除了挑起大梁,我们不能忽略它本身也是一个代表了几代人精神文化的一个符号,但不可否认的是,金鸡奖的知名度、观众参与度还在快速爬坡中。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在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同期的“营享力大会”上曾表示,咪咕作为5G时代的内容生产者和聚合者,将积极探索将5G+赋能文化内容生产,为内容供给侧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当5G、AI、VR、AR等技术融入进来,等于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这种的传统文创内容得到一个渗透市场的加速度。我们能在线下、在手机上体验一个充满酷炫科技感的金鸡节,也就能以同样的方式把类似的文化内容推向用户或消费者。
在内容赛道上,一种可以称之为“内卷化”的现象不断强化,相互之间比谁更能博眼球、更能炒作的做法,不但被内容平台所推崇,也让那些久不能得到舆论关注的传统文化跃跃欲试,借马保国炒作太极拳就是如此。但这种做法,最后的结果不言自喻,知名度的提升伴随的是底线的放弃。
而前沿技术的加入,用科技塑造更好的体验,吸引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群关注,参与包括电影文化在内的本土文化传承,无疑是更恰当的路径。
而这件事,不能只是依靠一个两个企业与平台来完成。纵然笔者感受到5G+XR技术赋能为影迷用户带来5G+电影节新看法、满足新时代的用户需求,但它应当只是一个开始,更多具备技术能力、平台用户资源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或产品应该当加入进来进行类似的合作,这是比商业价值更有意义的事。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