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IT业界 >  正文

吹影镂尘巧夺天工,文化振兴任重道远

 2024-08-16 16:26  来源: 互联网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吹影镂尘巧夺天工,文化振兴任重道远——连理兴翼,筑梦鞍乡 ”实践团鞍山行 作者 陈沁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提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 ” ,在 科技发展势如洪流、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乡村仍是一片极具潜力、亟待开发与振 兴的热土。为深入了解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现状,大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大连理工大学- 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 连理兴翼,筑梦鞍乡”暑期社会实践团的 15 位同学以乡 村传统非遗文化为切入点,怀揣着振兴乡土的热切期望, 于7月20日前往辽宁省鞍山市对 乡村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辽宁、

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东北振兴 贡献青春力量。

1 “连理兴翼,筑梦鞍乡”实践团

文化,是地方生活中习俗与特色的凝练结晶,更是文明与社会得以延续的精神财富。 文 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与传承在乡村文化振兴 中则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辽宁省鞍山市,就有这样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凭借其精美 性与实用性,在当地享有盛名。

2 杨氏道缘葫芦雕刻

来到“杨氏道缘葫芦雕刻 ”传承人杨忠敏先生的家中, 队员们看到,匠心独运的葫芦 工艺品们被精心存放在玻璃展柜中。不局限于葫芦表面精美的雕花与版画,这些作品还兼具 了实用性。雕画着鞍山美景的“ 电灯 ”、雕刻着财源广进的“香炉 ”、描绘着卡通人物的 “水壶 ”.......

杨忠敏先生向队员们现场展示了炉火纯青的雕刻技艺,并手把手教学了葫芦雕刻的全过 程。在他的刻刀下,千山秋景层次分明:远处漫山枫叶把青山染红、近处千山“二道门 ”牌 坊隐匿在枫林深处、游子在山路上伫足歇息。在他的刻刀下,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 ”栩 栩如生, 向参观者讲述着北京冬奥的盛况; 在他的刻刀下, 70 年代的鞍山旧景被记录下来, 与参观者诉说着这座钢都的辉煌 。 “艺术就是这样,要将自己生活的经验融入艺术中 ”,杨 忠敏先生如是说。

3 70 年代的鞍山旧景

杨忠敏先生自豪地向队员们展示了这张老照片。照片拍摄于上世纪 60 年代, 当时先生 在青岛一带的海军当兵。他的言语中流露出对今天海军发展、国家富强的自豪之情。照片中 杨忠敏先生容光焕发,眉宇间的精气神似乎与今天别无二致。也许是当兵的经历带来的福祉, 如今先生的身体仍然健康硬朗。遗憾的是那些精致细节的工艺,对如今的先生来说, 确实 有些有心无力了。先生近几年已经不怎么雕刻葫芦了。

4 杨忠敏先生上世纪 60 年代的参军照片

在交谈时队员们了解到,杨忠敏先生有一项独创的技巧——为了得到方的、扁的、圆的 各种形状不一的葫芦,杨忠敏先生会使用各式各样的夹具和技巧,在葫芦成长时对小葫芦进 行塑形, 由此可以得到理想形状的葫芦便于雕刻和加工。杨忠敏先生说: “要想奇特,要想 有自己的创造能力,必须动脑去想 ”。这似乎带给队员们对于乡村振兴和文化振兴莫大的启 发。

在展示雕刻技巧时,杨忠敏先生面带遗憾地向队员们袒露了 “杨氏道缘葫芦雕刻 ”的传 承现状: 声色犬马的现代社会很难有年轻人能静下心来学习、传承一门技艺, 如今雕刻技艺 的传承者绝大多数是老年人。杨忠敏先生本人曾经也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学生,但他们无一不 是学到一半就放弃了。这代表着技艺传承的情况不容乐观,也代表着雕刻文化正在渐渐远去。 这是队员们最痛心也不愿看到的事实。

5 实践队队员们与杨忠敏先生交流非遗文化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 ”,对于耄耋之年的杨忠敏先生来说,极富生活化 气息的葫芦陪伴他的半生, 葫芦本身似乎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雕刻艺术的内核是文化与 历史,杨忠敏先生的刀似乎成为了记录乡土人情、历史兴衰的笔。而杨忠敏先生的作品,也 成了鞍山与鞍山璀璨文化的代言。杨忠敏先生说: “我把过去的老年人、青年人、商店这些 形象都刻在葫芦上,它们就是鞍山的形象代言 ”。

一语作罢,现场的实践队队员们感受到的,是先生对雕刻艺术、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这些葫芦上鞍山的旧景, 承载着老一辈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这是对过去的记录,也是对未来 的期冀, 是把家乡美景面向世界的宣传, 也是希望通过宣传让家乡得到建设、发展、振兴 的热忱。

队员们欣慰地看到,这些工艺品承载着的艺术文化价值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先生的大部 分作品都被博物馆收藏保存,通过新兴的网络宣传,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正认识并了解到这一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承载着的鞍山文化。相比之下,雕刻技艺的传承却仍是任重道远。

我们在书本的海洋中炳烛夜游,我们也在社会的土地上健步如飞。实践团成员们看到了 乡村文化振兴的危机与挑战,也感受到了非遗文化发扬传承的希望与曙光。在“杨氏道缘葫 芦雕刻 ”之旅落下帷幕之时, 队员们无一不对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他们纷纷表示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乡村振兴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 力量。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