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人工智能
  4. 正文

旷视活体检测技术,保障刷脸时代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2019-01-02 10:36  来源:互联网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推荐】海外独服/站群服务器/高防

2018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宣布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推广基于互联网的生物特征识别认证等服务渠道。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1年,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1亿元。刷脸让生活跟便捷的同时,保证用户信息安全性也必定是重大议题。

社保的缴纳、领取都要有身份证明的部分,但是社保在信息化安全的道路上也遇到诸多困难,冒领、骗保等现象层出不穷。致力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研发的人工智能企业旷视科技推出人脸识别活体检测技术方案进行身份认证,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开启了政务民生身份认证的高速通道。

什么是活体检测

人脸识别是判定你是你,而活体检测不但要确定你是你,还要确定是活的你。所以在技术上要求必须防止可以冒充“真人”的照片、视频或者人脸模具,保证操作者是“活的本人”。即对传感器感受到“真人”与“攻击”的不同作出辨识。

旷视Face ID活体检测不但能够攻破照片的风险,面具,翻拍也不在话下

为什么需要活体检测

1、安全性

在金融支付,门禁等应用场景,活体检测一般是嵌套在人脸检测与人脸验证中的模块,用来验证是否用户真实本人,通过人脸识别与证件识别的比对来进行判定。而其他方式如指纹更容易被复制,如硅胶模翻印,对于人脸来说,伪造的成本远高于其他。

2、人脸容易获取、非接触

人脸识别技术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吃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天然独到的优势:通过摄像头直接获取,在非接触的方式完成识别过程。

旷视人脸解锁、人脸支付、3D人像光效✖️VIVO NEX,非接触式轻松解锁

相比其他方式如指纹、虹膜识别方式,人脸更缺乏私密性,所以需要更强的鉴伪手段,提升活体检测防攻击能力,比如,利用红外结构光成像的亚表面活体检测技术,可以根据物体亚表面散射性的不同,将照片、视频、硅胶面具等跟真人有效区分开来。

活体检测的常见方法

它的安全性还体现在它的产品多样性,通过不同的活体检测方式,更能适合不同场景下的攻击。

动作活体

根据脸部关键点检测和追踪,并且通过睁闭眼、点摇头、张闭嘴等方式判定“真人”。对于脸部关键位置遮挡、人脸切换、面具攻击等都能很好的阻拦。

静默活体

用户无需在摄像头前做睁闭眼等动作,仅需看摄像头1秒,即可完成验证。当用户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下不方便做张嘴点头摇头的动作时,使用静默活体轻松认证,提高用户体验。

视频活体-移动端H5

人脸面对摄像头自行录制一段视频用普通话读出系统随机产生的4位数字,即可通过语音识别和唇语识别、声画同步检测进行活体验证。同时视频还会检测人脸质量、是否丢失等情况。

Face ID产品方案原理

基于人脸比对、活体检测、证件识别等技术,为行业用户提供从端到云的丰富身份验证服务。

具体来看,“人脸比对”技术可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将用户照片与可信底图(可以来自身份证,或者客户自己提供)进行精准匹配,判断身份一致性。“活体检测”技术精准判断用户的真实性,有效鉴别照片、视频、模型等欺骗行为。“证件识别”技术,则包含对身份证和驾驶证行驶证的读取。身份证检测技术可以对用户拍摄身份证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自动完成截图操作,识别证件内容并自动输出。

应用场景

互联网金融行业识别开户身份,防诈骗、防损失;移动出行识别司机身份,保证司乘安全;在线考试远程识别学生身份防止*;电子民生社保认证;在线医疗中挂号拒绝排队难……

线上身份验证就找旷视科技Face ID(faceid.com)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 视频会议也可能有假人 怀疑对方AI换脸可以让对方摁鼻子

    近日,香港警方披露了一起多人“AI换脸”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2亿港元。一名香港公司的职员受邀参加总部首席财务官发起的“多人视频会议”,按照对方要求将2亿港元转账15次。据悉,在这起案件中,视频会议中只有受害人是“真人”,其他均是“AI换脸”后的诈骗人员!如何识别视频中的人物究竟是不是经过了AI换脸?

    标签:
    ai技术
  • 人工智能“第三浪”中,中国AI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

    从ChatGPT到Sora,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浪潮一浪接着一浪。令人意外的是,引领这场科技风暴的并不是那些耳熟能详的科技巨头,而是一家AI创业公司——OpenAI。不过,AI创业公司的日子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好过。从去年开始,不少媒体报道了AI创业公司面临的各种困境。哪怕是OpenAI,也面临Cha

  • AIoT爆发在即,聆思科技“芯片+算法”深度耦合路线有何价值?

    在日趋成熟的AI技术助力下,物联网(IoT)领域已开始显现爆发势能。具体而言,IoT的经典架构包含了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等,涉及到对物理世界大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过去受制于算法算力问题,难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高效处理,现在借助于AI算法,才终于实现了从数据感知到数据认知的飞跃。在AI加持之下,Io

    标签:
    物联网
  • 盈利超预期,百度AI收获季还有多远

    在风风火火搞了一年大模型之后,外界对于AI大模型对百度到底有多大的拉动作用,始终抱有期待,外部投资人也在期待百度AI的现实回报。

    标签:
    百度ai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