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人工智能
  4. 正文

人工智能让聋哑人群“听见”声音

 2019-01-30 22:04  来源: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文|佘凯文

来源|智能相对论

在2018年,一位律师成了网络红人,在年底更是被央视评为CCTV2018年度法治人物,他便是被称为聋哑人的“法律代言人”、“中国唯一手语律师”的唐帅。

唐帅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使得唐帅心中一直都对聋哑人有着特殊的情感,也正是见证了聋哑人群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的不公和不便,他决心为聋哑人发声。他制作了国内第一档、也是唯一一档为聋哑人普法的栏目《手把手吃糖》,但是他也表示不再想做这个“唯一”,聋哑人需要更多的帮助。

在2018年国家司法部联合残联共同下发了“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项目通知,鼓励为聋哑人士提供更多、更专业的服务,但一些人为的帮助很难让他们的生活得到实质性的改变,聋哑人与外界沟通依然存在很大的障碍。AI的介入或是为聋哑人打开新生活那扇门的最佳方式。

AI帮助聋哑人与世界交流

从唐帅所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聋哑人生活中的不便,即便同样是使用手语交流,都有可能是鸡同鸭讲,在我国目前手语分为两种,一种是文法手语,就是平时在新闻联播或是重大会议上的翻译,相当于普通话;另一种是自然手语,相当于各地“方言”的一个集成。

文法手语与自然手语完全不同,在日常生活中聋哑人基本都是使用的自然手语,而专业的手语翻译学习的都是文法手语,所以甚至交流都需要靠猜,这样一来难免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例如,唐帅所经历过的一个案子,这也是改变唐帅一生的一件事,在2016年,一位年过8旬的老奶奶找到唐帅,见面之后就直接跪下了,哭着用手语一直比划“救救我女儿,他说她没偷!”

在了解过程中,唐帅观看了录像视频,被告那名聋哑女子一直在用手语表示“我没偷”,但是手语师只懂得文法手语,其连蒙带猜的理解为,女子供认“自己偷了一部金色的苹果手机”。

这一事件差点影响一个人无辜之人的一生,但是这类事件唐帅遇见过不止一次,除了一次次为聋哑人群挺身而出他也没有太多好的办法。

而一些AI产品的出现,为聋哑人士与外界架构起了一座可以沟通的桥梁。

像智能手语翻译手套在很早之前就被提出,但一直都处于研发完善阶段。之前,在美国两位大学生就研发了一款名为“SignAloud”手语翻译手套,“SignAloud”能将聋哑人的手语翻译成语言说出来,它穿戴起来跟普通手套基本没有差别,但因为手套需要翻译手语还需要发音,所以手套还需跟电脑设备相连接,他们目前正在尝试移动化的改进,通过蓝牙让手套通过手机就能完成这些工作。在做类似研发的还有国内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一只学生团队。

通过手语翻译手套,聋哑人士的倾诉不会再被“置之不理”,也不会再出现因为手语不通而需要胡乱猜测。

另外,手语翻译手套相比人类手语翻译显然更加效率,它不存在学不会的困扰,也不会只懂文法手语或自然手语,并且人类手语翻译一个人学会了也就只一个人会,但是一台机器学会了就相当于所有机器都会了。

除了“说”,AI也在帮助聋哑人士“听”,例如谷歌的DeepMind唇语识别技术,目前DeepMind唇语识别的正确率大概在50%左右,可不要小看了这一数字,人类唇语专家的读唇的正确率连13%都没到。

在国内也有像搜狗等很多企业都加入唇语识别技术的研发之中,将唇语识别技术与其他穿戴式设备例如智能眼镜结合后,能够让聋哑人与他人交流时将不再依靠打字、写字。

医疗设备不该成为家庭的负担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聋哑人士有2000万以上,并且每年还有近3万的儿童因各种原因成为聋哑人。

在众多聋哑人的辅助性产品之中,人造耳蜗应该是被最为熟知的产品,人造耳蜗本身也属于一种电子装置,但使其被广泛熟知的并不是其功能或是效果,只因其高昂的价格。

在2018年,有几起寻找人造耳蜗的启示被各大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其动辄10几20万的价格让不少人下了一跳。

人工耳蜗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器官”,也是截止目前被视为最成功的“人工器官”,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人造耳蜗的价格依然很高,像国产耳蜗售价约在5-10万,而进口的更是在20万左右。倒不是这些医疗厂商在挣聋哑人的黑心钱,只是从生产到安装再到调机服务确实是需要这个价。

当然国家残联、各类公益基金对于困难家庭购买耳蜗会有很大补贴,人造耳蜗也被很多省纳入了医保,像广东在2018年也将人造耳蜗纳入了医保,但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即便是有这些政策对于很多家庭而言还是很勉强,并且人造耳蜗也并不适用于所有听障人群。

随着手语翻译手套、唇语技术等新技术的成熟,必然会给聋哑人士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但是这些辅助设备不该成为聋哑家庭的额外负担。

从唐帅的经历中,我们知道很多聋哑人士受教育程度都不高,往往也都找不到好的工作,像在2018年就曾爆出过聋哑人送外卖被当成乞讨的新闻,连送外卖都会被人误解,可见聋哑人士讨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

所以这类产品的商业模式,还需要仔细考量。像翻译手套这类产品若市场售价不高的话,可以选择直接针对TO C市场,但有一些大型的手语翻译机器人、唇语翻译机器人,想要直接针对聋哑人市场销售显然不太现实,可以考虑将技术模块化之后,嵌入类似超市导购机器人、银行服务机器人之中进行配套销售将会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也可能成为这类产品的销售渠道之一,先今在马路上设置盲道、在各类公共场合设置残疾人便捷通道,已经被当成理所当然,那么在以后一台台伫立于政府服务部门、机场甚至是街道旁的服务于聋哑人士的机器人也会成为可能呢?

科技让聋哑人“感受”声音

唐帅在小时候曾差点出现过一次意外,那时唐帅刚出生没多久,被毛毯盖住了头,因呼吸不顺畅,哭的脸都紫了,但是因为父母都是聋哑人,他们听不见半点异常,幸好当时外婆来了,才及时揭开毯子。

“听见”对于聋哑人而言恐怕是他们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可碍于不适应耳蜗或是经济情况等种种原因,大部分聋哑人只能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

有心理研究发现,聋哑人大多都有轻微的自闭或自卑心理,不太与外界沟通,而根本原因还是他们听不见你的声音。

聋哑人之间都有一个圈子,他们大都只与圈内的人来往,也正是这种原因,使得很多正常人感受不到身边的聋哑人群,进而忽视了他们的存在。

在科技发达的如今,虽然还没有可以完全治愈他们的办法,但却也有很多东西能让他们“感受”声音,在帮助他们生活的同时,也算是满足了他们的心愿。

在日本一名设计师发明了一款名为Ontenna的智能发卡,Ontenna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卡内的传感器,以光和震动的形式将周围的声音传达给佩戴者,就好比猫咪可以用胡须感知周围空气的流动一样。

这款发卡能把30到90分贝之间的声音转变为256种不同的振动与光的模式,借助这种传播方式,声音的节奏、形式、音量等等都可以被用户感知。很多日本的测试者使用后感到无比的喜悦,这款发卡让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声音的存在。

但这款产品目前还未上市销售,其最大的问题是会将周边所有的声音进行反馈,在嘈杂的室外环境下产品的体验性就会大打折扣,只能适用于安静的室内环境。

虽然产品距离商业化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日本政府对这项研发给予了大力支持,团队也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另一个满足聋哑人士感受声音的产品是一台摄像机,名为“声源摄像机”。目前很多国内外的公司都在对这类产品进行研发,并且有部分产品已经上市。

声源摄像机可以通过镜头显示声音发出的位置,可以让使用者“看”到声音,它之所以能看到声音是因为它身上安装了多个收音麦克风,再加上一个光学相机。

这类设备目前被多用于救援、工业及城市道路管理领域,像在2018年12月,重庆市九龙坡区就安装了4套声源摄像机,用来抓拍乱按喇叭的违章车辆。

对于听障人士而言同样有很大作用,在家中安装一套这样的设备,再加上一个显示器,那么无论是有人敲门或是烧水都可以通过显示器实时查看,不用再守在灶台旁边或当心有人拜访而完全不知了。

小结

常说科技改变生活,从细节做起。聋哑人士的生活同样需要科技来改变,看着他们好像对身边的事情都“漠不关心”,实则是他们“无能为力”。我们期待能有更多唐帅这样的人出来支持他们,也希望随着科技的发展聋哑人们不再需要唐帅们的帮助,因为靠他们自己就能行。

【完】

智能相对论: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 IoT开发者为王,涂鸦智能硬核“靠边站”

    IoT盛宴:涂鸦向下,产品向上

    标签:
    人工智能
  • IPO观察丨黑芝麻智能递表港交所,车芯行业已迈向量产决战期?

    虽然我国汽车芯片行业还处在发展初期,但已经迸发出无限潜力。一方面,智能汽车的发展不断带动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政策引导下,汽车芯片企业持续抢占高地。对此,在7月5日-7日举办的2023年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就做出表示,“中国将成为未来汽车芯片发展的集聚地”。车规芯片行业近日的

    标签:
    人工智能
  • 倒计时2天丨云天励飞将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7月6日至8日在上海举办。云天励飞将在大会上展示自主设计开发的新一代边缘计算芯片DeepEdge10系列SoC芯片,并公布“天书”大模型的最新动态。欢迎莅临上海世博展览馆H1-C801展台参观交流!同时,云天励飞也将与中国电子、中国信通院、华为等合作伙伴,在WAIC的舞台

    标签:
    人工智能
  • 酷学院智能产品发布会:引领中大型企业学习新潮流

    近日,酷学院智能产品发布会在深圳闪亮登场。近200位现场观众和近万人次在线观看,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发布会上,酷学院引领大家探索企业培训学习和人才发展领域的新高度,并揭幕其全新的产品智能升级和突破。酷学院产品负责人徐晨通过形象生动、逻辑严谨的讲述,揭晓了全新的智能企业培训和人才发展平台,以

    标签:
    人工智能
  • 青少年在科创新活动中受益:人工智能教育开启未来的可能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已经成为当今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推动科技跨越发展、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驱动力量之一。在这个背景下,中小学教育已经将人工智能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并将科技

    标签:
    人工智能
  • 中国AI公司可以不走寻常路

    大模型落地呼声越来越大,但是以什么方式落地依然有争议。国内如此,国外亦然。不同的思想对应着不同的方法论。一部分AI企业忙着更新通用大模型打榜,做一些视频生成工具之类的热门产物,巨头多数属于此类。另一部分则在专注行业大模型或是平台,例如国外的Glean和国内的第四范式,后者最近还发布了AI数字人视频合

    标签:
    ai智能
  • 人手一个的AI是如何诞生的

    2023年是AI大语言模型爆发的一年,以OpenAI推出的GPT大模型为起始,整个行业开始从“推理式AI”向“生成式AI”迈进。据MarketDataForecast预测,全球AI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502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1345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6.8%。在此背景下,国内如

  • 百川智能,摘下“大模型皇冠上的明珠”?

    随着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成为业界共识,大模型的“新赛季”来了。2024年是国产大模型全面商业化的元年,各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同时,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4)上,各大AI厂商纷纷表示要让大模型落地应用场景。不过,对于大模型商业化的路线,科技巨头和大模型初创公司之间存

    标签:
    大模型
  • 最后一公里不解决,大模型开闭源都一文不值

    对所有大模型而言,其真正考验如同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所说,在最后一公里的应用和商业化落地上。作者|Cindy编辑|杨铭恐怕谁也不会想到,百模大战进入商业化下半场,围绕大模型大规模、旷日持久的战争,竟是开源和闭源路线的交锋。最近,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刘庆峰、李彦宏、王坚、朱啸虎、

    标签:
    大模型
  • 晋升业内新宠儿,MoE模型给了AI行业两条关键出路

    MoE模型火爆的背后:全新的AI解题思路

    标签:
    ai智能
  • 谷歌之后,OpenAI也要给新闻网站付费了?

    从新闻网站与搜索引擎的十几年较量历史中总结,大模型公司向内容方付“版权费”或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