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熔财经
作者|石榴
去年年底,ChatGPT的横空出世,一举引爆了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也让AIGC成为了2023年科技创新领域里,不折不扣的“紫微星”。
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开始探索AIGC能给行业带来哪些颠覆,以智力资本为主要生产要素的金融行业正是其中的先行者。
毕竟,金融行业主体众多,如银行、基金、保险、证券等,各类主体的核心业务逻辑不同、面对的客户群体也有一定差异,进而为各种类型的AIGC应用落地提供场景,而随着AIGC与金融行业开始呈现出深度融合的趋势,就连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开始参与其中。
近日,国内综合支付和信息服务运营商银联商务,推出一款基于生成式AI技术的绘图产品——“银商天图”。未来,银联商务还将在“银商天图”之外的人文互动、文案创作、智能交互、智能客服、商户入网、欺诈检测、商户营销等更广泛的领域持续开展AIGC的深入研究和落地应用。
作为“支付国家队”的一员,银联商务为何会选择押注AIGC?其在AIGC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又能为支付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支付行业陷入“破局点”焦虑
作为银联体系规模最大的子公司,截至去年,20岁的银联商务累计服务的商户数已经超过2300余万户,覆盖了全国337个地级市以上的云网络、服务网络。
这样的一家公司,之所以会选择跳出“舒适区”,开始积极拥抱AIGC这个新事物,在「新熔财经」看来,其实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政策端来看,监管要求趋严, 202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开始落地执行,就支付受理终端业务、特约商户、收单业务监测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要求。
支付行业开始迎来“合规转型阵痛期”, 仅去年上半年,罚没金融超过百万元的罚单就有14张。而银联商务更是因九项违法行为,被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5.72万元,并处罚款6516万元,刷新了2022年三方支付的罚单最高纪录,这也倒逼以银联商务为代表的玩家们亟需做出改变。
其次,从市场端来看,目前在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分成明显的三大派系:
第一大派系由支付宝和微信组成,它们分走了近60%的交易;银联商务和部分中小型支付企业,比如京东支付、壹钱包、快钱等共同构成了第二大派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也可以申请在我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比如,美国运通是第一个获得央行点头可以进行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的国际卡组织。
外部环境复杂,再加上支付机构在合规底线内思变,行业内的“离场”与“整合”也在随之加速。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年内有23家支付机构离场,业内专家预言,可能在2023年仍然有较多支付机构或被动或主动地退出市场。
与此同时,支付股权转让也在频频发生,2021年,银联商务旗下的北京数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北京银联商务有限公司、宁波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深圳市银联金融网络有限公司共5家支付机构向央行申请牌照中止续展,其中部分陆续向市场寻求出售部分股权。
所以,对银联商务来说,一方面,前有狼后有虎,在C端流量逐渐见顶的大环境下,行业竞争正在加剧;另一方面,移动支付兴起带动整体商业逻辑变化,银联商务需要找到一个“破局点”。
最后,从业务端来看,利用数字化工具加速行业数字化程度带来增长,已经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支付清算协会调研数据显示,32.7%的支付机构将数字化转型转为了公司战略规划第一部分,6.7%的支付机构制定了数字化专项战略规划,仅有17.6%的支付机构还未指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今年9月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显示,在金融科技资金投入方面,与2021年相比,2022年有112家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占比67.9%,53家机构减少资金投入,占比32.1%。
银联商务也一直在试图抓住数字化机遇,在银联商务2022年纵衡论坛上,银联商务党委副书记、总裁王炎方表示,每年将拿出不少于营业收入的10%的资金,投入到探索新技术应用、开展科研合作、推进技术转化中去。力求通过数字化转型,使得银联商务从一家支付机构,成长转型为一家科技公司、数据公司。
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支付行业作为一个数据、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大模型可以帮助行业实现更高效的业务流程和自动化决策,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AIGC显然已经成为支付行业迈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引擎。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可以确定银联商务选择押注AIGC,并非一时心血来潮,但就目前AIGC在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这或许还不足以撑起银联商务的未来。
AIGC:银联商务利破局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银联商务的“AIGC矩阵”正在逐步成型。
除了已经在零售、餐饮、校企、文旅、地产等行业商户开始应用的银商天图以外,银联商务还在研发一款名为“天言”的类似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应用产品,以及打造并在内部测试一款代码生成专用大语言模型产品——“天码”。
前者可以通过文本问答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实时、高效的在线服务,针对性解决客户难题,提升沟通效率;后者则持各类主流的编程语言和开发软件,以AI编程助手的形式为开发者提供代码快速补齐、自然语言指令生成代码等功能,提升研发效率。
不能否认的是,AIGC的出现与发展,会给整个支付行业带来一些根本性的改变。
以银商天图为例,利用这个工具,用户可以根据目标图片的形式、质感、主题等信息,输入相关的关键词组或短句,工具则能够在短时间内输出自动绘制的图片,可供商户制作PPT配图、文档插图、LOGO创意、海报设计、模特换装、菜品美化等各种宣传和营销材料。
客观来说,相比于以前的人工操作,显然是银商天图的效率更高,但在「新熔财经」看来,AIGC能为银联商务的发展带来一些“变量”,但不足以撑起利润第二增长点:
第一是成本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GPT-3 训练的仅硬件和电力成本就高达1200万美元(约7500万人民币),GPT3.5只高不少。
当然,根据浦银国际的行业追踪报告,未来大模型会进一步分化为通用、专用和特定场景。虽然垂直大模型的成本相对来说会小一些,但AIGC算力仍远超于通用算力的消耗量、价格,再加上在技术完善、应用推广和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所以对银联商务而言,AIGC带来的未来充满着希望,也充满着不确定性。
第二是门槛问题,银联商务研究院院长眭涛表示:“我们的模型主要来源于开源的资源,和大学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不过,在2月银联商务也宣布成为百度类ChatGPT项目“文心一言”首批生态合作伙伴,成为国内首家引入“文心一言”AI能力的大型支付机构。
但不管是开源的资源,还是引入”文心一言“的AI能力,都不具有“不可复制性”,其他机构也很容易模仿。
更何况,微信背后的腾讯以及支付宝背后的阿里,在AIGC这条路上走的更深、更远。
在今年4月11日的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智能首席技术官周靖人正式宣布推出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腾讯则是通过外部投资的方式,持续扩大自身在AI大模型方面的影响力,先后投资了深言科技、MiniMax、光年之外三家国内AI大模型初创企业。与之相比,显然现阶段在AIGC领域,银联商务还需要更深入的下探。
第三是数据安全问题, 包括支付在内的金融行业,因其高价值、高可得性和高丰富度的数据沉淀,被视作是AIGC应用发展的天然土壤,但可能引发的数据安全问题也不容小觑。
调研显示,2023年共有77%的受访企业将“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风险的担忧”视为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最主要困难。并且,全球范围内已经发生了多起因使用ChatGPT导致的数据泄露事件。
各国逐步开始重视AIGC数据安全风险的监管审核,不过,还没能在生成式AI的发展和安全有序推进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某种程度上也会限制,以银联商务为代表的比较重视数据安全的企业,在AIGC领域的发展。
总而言之,AIGC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为各行各业带来无数创新机会,但成本、数据安全问题也是真实存在的,但这股风已经刮起来了,为了在人工智能新时代先抢占一定的优势,银联商务能做的只能是跟着风先跑。
#熔财经 Focusing on与资金有关的一切,银行证券、上市财报、股权保险、科技金融NO.160 深度解读
熔财经:城市商业新媒体,区域经济链接者,产业趋势发现地。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