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AI智能
  4. 正文

AI智驾时代降临,端到端奏响“三重奏”

 2024-08-12 17:05  来源: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追上未来,抓住它的本质,把未来转变为现在”,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曾这样描述未来。而走到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其通向未来的本质就是做好智能化。

呐喊智能化的口号,从2023年延续到2024年。如今,智能化的落点,从最开始的智能座舱、NOA智能驾驶等,开始转向新的轨迹。

近日,小鹏在广州举办“小鹏汽车AI智驾技术发布会”,向全球用户全量推送天玑系统XOS 5.2.0版本;其XNGP系统也将实现“不限城市、不限路线、不限路况的”全国全量开放。

此次发布会上着重突出的“端到端”“AI”等关键词,也暗示了业内新的共识——智能化的未来将向AI智驾看齐。

AI智驾时代已经到来

新能源车企智能化的步伐,从2023年迈出至今,或许已近半程。但时移世易,新的风向标也随之而来。

去年8月,广汽宣布正式推出广汽AI大模型平台,并将搭载于高端智能轿跑昊铂GT亮相;9月,华为云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3上发布盘古汽车大模型,并进一步探讨盘古汽车大模型在行业场景中的应用落地。

比亚迪璇玑AI大模型

今年1月,比亚迪推出了行业首创双循环多模态AI——璇玑AI大模型,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车辆全领域。同年1月,蔚来推送了基于AI智能底盘技术打造的智能系统Banyan榕2.4.0。可见,AI大模型已经开始向新能源汽车渗透。

具体到应用场景上,大语言模型通过赋能语音助手,提升对乘客语音语义的理解能力,从而加速人车交互进化;视觉大模型通过优化感知,然后生成接近于真实的画面,从而降低传感器硬件使用成本,加速自动驾驶普及。

值得肯定的是,大模型在新能源汽车上得以应用,进一步打开了汽车智能化的想象空间,同时也预示着汽车智能化已经实现技术底层的突破。

只是,结合国内复杂的路况,单靠大量“小模型”堆砌,以及海量人工手写规则代码的辅助,始终难以穷尽驾驶时的各种情境,这也是近来各品牌高阶智驾车辆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时,车企开始转而启用性能更强的“大模型”取代“小模型”,原本庞大的模块化结构,也开始变得简洁起来。之所以这样转变,是因为“小模型”堆砌相当于多模块组合后,各司其职,最后汇总处理结果,由于是多个“大脑”同时决策,处理结果容易发生冲突。

而“大模型”执行的是端到端的处理逻辑,从感知层的数据输入,到规控层的策略输出,整套流程都由一个或两个大模型搞定,处理效果的冲突性明显渐弱。

加之,AI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人类的思考决策逻辑,并用端到端数据驱动算法迭代升级,从而取代传统的人工手写算法规则迭代,使得处理效率更高,决策错误率更低。

随着AI大模型逐渐成为汽车智驾跃进的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之路正式步入AI智驾时代,端到端大模型也成为业内争相追捧的热门。

华为、小鹏、特斯拉的“路线之争”

AI智驾趋势下,端到端大模型应运而生。这一思路最早由特斯拉提出,华为和小鹏紧随其后,抛弃规则、拥抱数据的“端到端”热潮,逐渐成为业界共识。

对车企来说,“端到端”首先是个非常好的营销概念,因为有热度和讨论度,所以发布相关概念产品,于品牌而言百利而无一害。但因为其定义模糊,市场上的端到端概念产品各有“特色”,最先入局的华为、特斯拉、小鹏便已经出现端到端落地路线上的分歧。

最早发声的特斯拉认为“端到端”应该是“一个模型走天下”。 2023年12月,特斯拉的智驾工程师Dhaval Shroff 向马斯克提出建议,抛掉手写规则,搭建一张神经网络,让它大量观看人类司机的驾驶视频,并自行输出正确的行驶轨迹。直到今年1月,采用端到端架构的FSD V12正式向北美用户推送。据介绍,这一版本使用的正是单个端到端的神经网络。

而华为的ADS 3.0智驾系统,是用两个“大模型”,分别实现感知和规控的“端到端”;小鹏的XNGP则被分为感知XNet、规划XPlaner、控制XBrain三个部分。这一做法等同于将感知、规划和控制三个模块全部揉进一个模型中。

智驾的端到端与模块化方案

回顾过去数年,几乎所有的智驾企业都选择了与端到端“对立”的另一条路:模块化。在模块化的结构中,智驾系统被拆解为多个上下游连接的功能子模块,各模块彼此接力从而完成整个智驾任务。

由此来看,华为、小鹏的端到端大模型,更近似于模块化方案演变、融合后的结果,由多模块逐渐收缩为“感知-规划-控制”三模块,这一方案有进步但未完全突破。

尽管,模块数已经变少,但感知端为了保证规控端的平稳运行,仍有可能出现被迫丢失信息的情况,这是模块化结构一直存在的“硬伤”。

然而,只有保证系统在决策时获取足够全面的信息,其最终的决策效果才有可能达到全局最优。这是避不开的,同时也是与模块化结构最为矛盾的一环。

从技术角度来看,“端到端”极其依赖于大模型内部的神经网络结构,而神经网络本身又具备不可解释性,所以端到端的应用和界定一直是各执一词。但归根究底,成功落地、实现量产,提高驾驶安全性和便捷度才是智驾的核心。

过程或许不那么重要,结果才是。

新能源的“下半场”,端到端的“三重奏”

时至今日,端到端大模型的诞生,似乎为新能源车“下半场”的智能化竞争提供了一个确切方向,但是从进展来看,它还不足以将智能驾驶迅速推至终点。

因为,想要实现端到端大模型效果的最大化,车企和供应商们还有三大关卡需要面对。

1、数据需求激增

据悉,特斯拉从约32亿公里的行驶数据中挖掘了数万小时视频数据用于FSD训练。同时,也有自动驾驶工程师表示,训练端到端模型时,原始积累的路测数据仅有2%可用。可见,端到端模型对数据的需求量之大。

除了数据线需求庞大外,数据质量也是一大难关。小马智行的CTO楼天城曾表示,想要训练出高性能的端到端模型,数据质量的要求比一般性能模型高出几个数量级。

单论数据而言,目前国内车企的数据储备基本均落后于特斯拉,还处于初期阶段。加之对数据质量的要求,国内车企离数据积累的“长跑终点”仍“遥遥无期”。

2、算力需求激增

随着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发展,训练海量数据所需的算力需求越来越高。对此,马斯克多次表示,目前FSD V12端到端模型的迭代,主要也是受到云端算力资源的掣肘,并计划重金堆算力。

图源来自汽车之心

眼见算力成了端到端的“必过关卡”,各大车企、供应商争相开始跑马圈地。有意思的是,这条路线上,行业也走向了分叉口。一方是倾向于重投算力的“大力出奇迹”,另一方是深耕算法的“工匠主义”。

从特斯拉、华为等头部车企都在重投超算中心的动作来看,算力提升,对应端到端智驾效果的天花板也会随之被抬高。或许,两条路径选择的背后,不仅有端到端战略规划的差异,也存在资本实力的差距。

可见,进入端到端阶段后,车企对训练算力的需求越高,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投入。这条路线走到最后,不仅是算力的比拼,也是综合实力的角逐。

3、商业化落地困难

端到端作为一个新的技术路线,堆算力、堆数据、加算法都是高门槛,抬高进场壁垒的同时,试错成本也在明显增加,入场企业需要仔细斟酌效率与成本之间的平衡问题。

即使完成了开发,而最后端到端方案的验证落地,也需要有合理且成熟的验证方式作为前提。直接实车验证显然成本过于高昂,而基于数据测试为主的开环测试,与端到端智驾所看重的可交互性并不匹配。

最后是落地市场的考验。目前,消费者之间普遍存在一种矛盾情绪。一方面对于汽车“智能化”和自动驾驶功能的兴趣与期望在上升,另一方面他们的支付意愿却在普遍下降。所以,即便完成了端到端智驾的量产,但却不被市场买单,一切愿景仍将化为乌有。

结语

进入AI智驾时代后,端到端模型的比拼愈演愈烈。基于算力、数据的需求,越早推出全国都可用的智驾方案,就能收集到更多数据,从而率先提升智驾能力,实现“强者愈强”。

这一路径,是包括特斯拉、华为、小鹏等头部车企正在做的事情,但是正在做不等于有结果。因此,最终局里上演的到底是弯道超车,还是黑马崛起,亦或是强者恒强,这都犹未可知。

作者:琴声奏响时

来源:港股研究社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智能驾驶

相关文章

  • 让顶尖软硬件会师,地平线摸到了智能驾驶的法门

    撰文/天玑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一个趋势,那就是智能驾驶的热度越来越高,消费者在购车时越来越关注车的智能驾驶能力。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到了发展的关键节点,发展重心向高阶智驾转移,2024年的重点则是高阶智驾的大规模落地。节点Auto注意到,地平线最近发布了针对高阶智驾场景的一系列产

    标签:
    智能驾驶
  • 智能驾驶“血拼”端到端,元戎启行准备好了吗?

    智能驾驶从规则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正在引导行业进入新的竞争区间。在之前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认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未来3个月将超过50%。自动驾驶公司元戎启行CEO周光指出,在上半场的电动化之后,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智能化下半场。高阶智驾作为智能化核心议题

    标签:
    智能驾驶
  • 新能源汽车出海潮起,智能驾驶方案成差异化优势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巨大的规模之下是激烈的品牌竞争。由整车企业引领,汽车产业链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逐渐倒逼企业自行开拓成长空间。转型力度偏小、产品更新较慢的海外市场,成为蕴含金矿的待开掘目的地。新能源汽车出海潮,由此形成。伴随着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

  • 2024新能源战火升级,智能驾驶成核心卖点

    撰文/阿宝过去一年,汽车工业带给我们很大的惊喜,强劲的增长势头让人看到了中国产业升级的希望。从总体数据上看,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了3000万辆,在出口上更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超越日本,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且,

    标签:
    智能驾驶
  • 智能驾驶时代加速到来,爱芯元智成车载芯片界最大黑马?

    今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厂商们轰轰烈烈的“开城之战”持续上演,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俨然已进入智能驾驶时代。在这场技术革新大潮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除了处于视觉中心风光无两的车企,还有上游诸多的智能驾驶方案供应商。下游的军备竞赛传导至上游意味着,作为服务方的智驾方案供应商需要与车企双向奔赴,才能抓住风口快速

    标签:
    智能驾驶
  • AI智驾时代降临,端到端奏响“三重奏”

    “追上未来,抓住它的本质,把未来转变为现在”,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曾这样描述未来。而走到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其通向未来的本质就是做好智能化。呐喊智能化的口号,从2023年延续到2024年。如今,智能化的落点,从最开始的智能座舱、NOA智能驾驶等,开始转向新的轨迹。近日,小鹏在广州举办“小鹏汽车AI智

    标签:
    智能驾驶
  • 谁该成为大模型成长的“养料”?

    在科技进步的历史征程里,我们享受技术成果之前,似乎总要付出一些“隐形”成本。

    标签:
    大模型
  • 人工智能的“过弯点”,三驾马车已经全面调整了姿态

    千亿级大模型涌现,在CPU通用服务器成功运行

    标签:
    人工智能
  • Smartbi AIChat即将发布,BI进入超级应用时代

    2024年,GenAI正站在产业化的前夕。在不久前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4)上,AI巨头们对行业发展形成了共识:从“卷”模型转向“卷”应用生态。因此,国产大模型普遍降价,随之而来的是调用量的大幅增长。这反映出在没有大模型使用成本的顾虑后,企业对大模型应用的海量真实需求涌现。IDC

  • 未来三年,特斯拉自动驾驶火拼国内新能源智驾?

    文/三电“在时间面前,一切技术障碍都是纸老虎”。十年前,新能源汽车还是一个新概念,十年后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已经满街跑。再过十年会怎么样,真的非常值得期待。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中,2024年上半年注定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6月底,国产新能源汽车累计产

    标签:
    特斯拉
  • 超预期的业绩增长未能“沸腾”股价,谷歌的AI战事升级?

    近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美股盘后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其中,总营收847亿美元,同比增长14%,高于分析师普遍预期的842亿美元

    标签:
    ai智能
  • 现阶段的AI落地,只是一场大模型厂商的“卖家秀”?

    商业化愿景下,AI应用元年已经到来。2024年以来,诸多已布局AI大模型技术的科技公司都开始加速推出AI应用产品。比如,今年7月16日,腾讯旗下大模型应用“腾讯元宝”推出“3D角色梦工厂”玩法,成为首个拥有打印级3D生成能力的通用大模型App。无独有偶,百度也推出了一款名为“文小言”的AI数字人社交

    标签:
    ai智能
  • 掉队的百度,突然用AI应用重新杀回?

    文|智能相对论作者|叶远风松弛感,是这届奥运会开幕式给很多人留下的直观感受。而让用户观看奥运的过程也获得松弛感,同样是各路APP在奥运季努力的方向。从各种大型赛事报道来看,一般来说,APP们往往致力于整合信息、形成专题页面,方便用户一站式浏览,从容选择、查看。但“智能相对论”观察到,一些尝试推动用户

    标签:
    ai智能
  • AIO是什么意思?人工智能AIO优化与SEO有什么关系?

    AIO是什么?AIO原意是指集成在一起的意思,但这里的AIO,不是AllInOne,是AI+O结合在一起的。AI,懂的人知道,不是爱,是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简称。而O,是英文Optimization(优化)的首字母。所以这里的AIO是指人工智能优化的意思。AIO

  • 阿里云支撑!云计算首次超越卫星成为奥运转播主要方式

    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巴黎奥运会即将开幕。今年,云上转播将正式超越卫星转播,成为奥运赛事走向全球数十亿观众的主要转播方式。巴黎奥运会预计11000小时的赛事直播画面,将通过阿里云向全球分发。这将是1964年奥运会开始卫星电视转播以来,又一次重大技术进步。据介绍,OBSLiveCloud将成为20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