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方亦落
投资,是互联网巨头们的常态,今年也不例外。近日美国商业资讯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称,阿里巴巴正在洽谈对智联招聘投资数亿美元的相关事宜。阿里巴巴在投资方面一贯秉持着“为我所用”的信条,而阿里巴巴和招聘行业看似并没有太强的关联,实际上阿里巴巴此举必然和它从前的投资一样,是因为智联招聘能够提供为其所用的资源和渠道。
其实单就互联网招聘市场来看,未来的潜力也相当巨大,这样一块大蛋糕,腾讯早在2014年就通过投资58同城入局,身为巨头的阿里多半不会放着这块蛋糕而不去分一杯羹,更不会眼睁睁看着腾讯入局而坐视不理,只是这么多年都没找到什么太好的入局机会。
所以阿里此次投资智联招聘,应该是在招聘领域的机会已经到了。一方面是看中了互联网招聘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利用可以从智联招聘获取的资源与渠道盘活其他业务,并且在与其他巨头的竞争中增加砝码,这也必然会对行业产生一些影响。
一、互联网招聘市场引阿里垂涎,头部企业成投资首选
粗略地算起来,互联网招聘在中国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到目前形成了综合化、领域化和渠道化的格局:
综合化平台涉及的行业广泛,如智联、前程无忧、Boss直聘等;
而垂类平台目前更多的是集中在零工领域和社交招聘领域,种类和数量都相当丰富,差异也更加明显,例如脉脉专注职场社交招聘,拉勾网专注互联网行业招聘;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招聘渠道,如依托公众号建立的大厂与行业人才直招以及小规模平台等,这些新兴渠道无疑会分散传统招聘平台的用户流量,但传统招聘平台提供的服务和发展方向可能会更为专业。
可以看到互联网招聘行业在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因素,各种形态齐头并进。 根据艾瑞统计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互联网招聘行业的市场规模高达107亿元,增速达到17.3%,其中上市招聘平台营收占比超过50%。而且招聘行业还与时俱进,顺应数字化变革的趋势,不仅线上招聘在稳步发展,还逐步开拓会员服务、知识付费服务、校园招聘服务等。
总体上看,互联网招聘行业稳扎稳打,通过产品和技术进一步扩展人力资源生态系统,为B端企业和C端求职者提供了更为专业的服务,这也是互联网招聘市场营收规模增长的重要原因。
此外,多平台的业务拓展也对招聘市场营收的增加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智联招聘等头部平台积极打造业务生态,而腰部和尾部招聘平台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招聘模式,如视频面试等,这种模式在今年疫情期间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今年整体环境都不太乐观,但招聘市场规模仍在增长,就是得益于此前对新模式的探索。
互联网招聘市场的各类数据得以稳步增长,移动端App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9年互联网招聘App使用时长与2018年相比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2月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1.1%。3月则是设备数同期增长的最高点,涨幅达到12.1%,为3672万台。到2019年年底,月独立设备数同比增长33.1%。
移动互联网进入5G时代之后还蕴藏着更大的潜力,而招聘App中也不断在增加如知识服务、课程培训、社交等诸多功能,二者结合很可能在未来产生1+1>2的效果。
由此可以预测,中国的互联网招聘市场发展态势相当好而且未来潜力无限。 其中智联招聘处于第一梯队,所以能被阿里看上,而阿里巴巴无疑是想通过投资智联,进入招聘这一颇有前途的市场分一杯羹。
不过这并不是阿里的唯一目的,因为按照阿里一贯的投资习惯来看,必然是要对智联招聘“物尽其用”,挖掘它每一处可以为阿里所用的因子,简单来说,阿里想用这一颗棋子盘活一个棋局。
二、投资智联是目的也是手段,阿里欲用一颗棋子盘活一盘棋
阿里投资智联招聘到底想干嘛?其实仔细想想,阿里系的许多生意都能和智联招聘有所对应。
上文中我们提到,互联网招聘市场形态丰富,许多后来者纷纷入局,但是它们还是难以撼动老牌招聘企业的市场份额,而智联招聘就在“老牌”之列。这也意味着智联招聘的资源和渠道更丰富,多年来积累下的大数据更多。
因此在资源嫁接方面,阿里巴巴有更多可发挥的空间。 例如钉钉与阿里云可以有效打通招聘服务和企业信息系统,强化SaaS(软件服务)属性。在B端信息交流沟通服务方面,招聘是所有企业都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而阿里的芝麻信用也能有效解决这一过程中个人和企业诚信度的相互认证。
对于B端和C端而言,求职过程中的沟通和信用度认证是必须要经过的环节,但是传统的招聘平台在这些方面往往不够完备,而有了阿里系的这些应用的加入,强大的依托和多年的经验能够帮助招聘平台有效改善这些环节中的短板。
更重要的是,这些短板得以弥补之后,招聘和入职信息就能更有效地反向输入到阿里的体系中,对阿里系应用起到反哺的作用。
而从投资方的角度来看,招聘平台拥有的大数据都是相当有价值的。因为招聘网站的用户活跃度比一般应用都要高,毕竟求职是不亚于社交的刚需,用户都在招聘平台中发简历和个人信息,企业也要在上面发公司信息和招聘信息。这些动作让招聘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很高,而且这类信息也是非常值得利用,并且在其他类型的平台中很难找到的。
此外,阿里巴巴选择智联招聘,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是因为智联不仅处在招聘市场的第一梯队,而且已经完成私有化,在股权等相关问题上就要简单许多。
可以看到阿里投资智联理由很充分。 除了这些理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驱动力是腾讯早已入股58同城,成为大股东。通过58同城,腾讯达到完善生态圈、连接人与服务、为更多中小商家提供解决方案、为垂直领域铺路的目的,所以腾讯收购58同城不只是为了进入招聘市场,更是因为58同城能够提供契合企业发展方向的数据和渠道。
腾讯在招聘领域已经提早布局,所以阿里在战略上也要加强布局。但是从投资逻辑上,阿里与腾讯又有一些本质上的差异:在投资行业中,对战略投资有两种通俗的理解,一种战略投资是“为自己服务”,一种则是“为他人服务”。而在外界的眼中,阿里偏向于前者,腾讯则偏向于后者。
从阿里巴巴以往的投资并购风格来看,阿里将这些看作是一盘棋,被收购的公司是棋子,棋子能否在自己的领域占据优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挖掘出这些棋子的最大价值,最终达到帮助阿里赢得全局胜利的目标。因此,在收购智联招聘之后,阿里很可能将积极推动互联网招聘业务与自身业务的融合,让旗下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相对腾讯,阿里在投资方面更加“狼性”。吞下智联招聘,让阿里在其整体战略中又多了一颗棋子,这颗棋子与阿里其他业务在战略协同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想象空间,阿里这是打算用一颗棋子就盘活整个棋局。因而投资智联招聘是目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阿里期望赢得全局胜利的手段。
三、激烈竞争中加码,阿里从来不甘示弱
阿里在投资上的强势风格必然不是单一的,在投资方面的风格是如此,那么在其他方面多半也是不甘示弱。然而在招聘市场,阿里巴巴这些年来确实一直都没什么可以入局争一争的产品,对阿里这种级别的互联网巨头而言很难说不是一个遗憾。而此次投资智联招聘,大概也可以看作是阿里在这一领域抓住的一个机会。
腾讯凭借投资58同城实现了许多目标,阿里也不甘示弱。 例如社交一直是阿里想深耕但却薄弱的环节,而智联招聘的用户活跃度与阿里系应用的结合可以加强社交属性,或许还能限制目前显著的招聘交流使用微信的趋势。
在B端信息交流沟通服务上,钉钉和企业微信也竞争激烈,所以阿里投资智联招聘也是为了这个竞争加码。一旦投资完成,阿里也像腾讯投资58那样成为智联的大股东,在自己的业态闭环中增加了招聘领域的棋子,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招聘社交体系,比如求职者和招聘者在招聘平台确定意向之后,可以直接在钉钉上交流而不是转去微信。
有了这些巨头的积极布局和竞争,预计未来的招聘行业会更加“热闹”,会加速向着更为成熟的方向继续发展,招聘平台中的内容也会比以前更为丰富和正规。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巨头之间的竞争越是激烈,对用户来说就越是有利。只不过阿里和腾讯的实力都不弱,阿里能否在招聘领域追上先入局的腾讯,又能否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取得胜利,都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